天育骠骑歌

吾闻天子之马走千里,今之画图无乃是。

是何意态雄且杰,骏尾萧梢朔风起。

毛为绿缥两耳黄,眼有紫燄双瞳方。

矫矫龙性合变化,卓立天骨森开张。

伊昔太仆张景顺,监牧攻驹阅清峻。

遂令大奴守天育,别养骥子怜神俊。

当时四十万匹马,张公叹其材尽下。

故独写真传世人,见之座右久更新。

年多物化空形影,呜呼健步无由骋。

如今岂无騕袅与骅骝,时无王良伯乐死即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马的赞美和对过去盛世的追念。开篇“吾闻天子之马走千里”即设定了一个高贵无比的意境,天子的马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威严,而这幅画图似乎捕捉到了这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诗中对马的描写细腻入微,“骏尾萧梢朔风起”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马奔跑时的英姿飒爽和狂野之感。接着,“毛为绿缥两耳黄,眼有紫燄双瞳方”更是细致地刻画出了马的外貌特征,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独到鉴赏。

“矫矫龙性合变化,卓立天骨森开张”则从体态上形容了马的雄壮和神骏,而“伊昔太仆张景顺,监牧攻驹阅清峻”转而叙述了一段历史,提及了古代名相对待良马的重视和精心培育。

“遂令大奴守天育,别养骥子怜神俊”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份珍爱与期待,而“当时四十万匹马,张公叹其材尽下”的描写,则让人感受到那样的时代背景和壮丽场面。

最后,“故独写真传世人,见之座右久更新”表达了诗人对这份美好记忆的珍视和传承,而“年多物化空形影,呜呼健步无由骋”则是诗人对逝去时代的感慨以及现实与过去之间差距的叹息。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马匹的深刻理解,更通过对古代盛世的追忆,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变迁和美好事物流失的无奈。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

客从西北来,遗我翠织成。

开缄风涛涌,中有掉尾鲸。

逶迤罗水族,琐细不足名。

客云充君褥,承君终宴荣。

空堂魑魅走,高枕形神清。

领客珍重意,顾我非公卿。

留之惧不祥,施之混柴荆。

服饰定尊卑,大哉万古程。

今我一贱老,裋褐更无营。

煌煌珠宫物,寝处祸所婴。

叹息当路子,干戈尚纵横。

掌握有权柄,衣马自肥轻。

李鼎死岐阳,实以骄贵盈。

来瑱赐自尽,气豪直阻兵。

皆闻黄金多,坐见悔吝生。

奈何田舍翁,受此厚贶情。

锦鲸卷还客,始觉心和平。

振我粗席尘,愧客茹藜羹。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太平寺泉眼

招提凭高冈,疏散连草莽。

出泉枯柳根,汲引岁月古。

石间见海眼,天畔萦水府。

广深丈尺间,宴息敢轻侮。

青白二小蛇,幽姿可时睹。

如丝气或上,烂熳为云雨。

山头到山下,凿井不尽土。

取供十方僧,香美胜牛乳。

北风起寒文,弱藻舒翠缕。

明涵客衣净,细荡林影趣。

何当宅下流,馀润通药圃。

三春湿黄精,一食生毛羽。

形式: 古风

巴山

巴山遇中使,云自峡城来。

盗贼还奔突,乘舆恐未回。

天寒邵伯树,地阔望仙台。

狼狈风尘里,群臣安在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引水

月峡瞿塘云作顶,乱石峥嵘俗无井。

云安酤水奴仆悲,鱼复移居心力省。

白帝城西万竹蟠,接筒引水喉不乾。

人生留滞生理难,斗水何直百忧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