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作《浪淘沙令》出自北宋时期的词人王观之手,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珍视,以及对其易逝和脆弱性的感慨。
开篇“素手水晶盘。垒起仙丸。”描绘了一幅精致的画面:用洁白的手捧着透明如水晶般的盘子,仔细地堆积起药丸。这两句通过对比和排比的手法,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恍如梦境的氛围。
接着,“红绡剪碎却成团。”则是说那些原本被精心剪碎的红色丝线,现在又重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团。这里“红绡”象征着美好事物,而其被剪碎后再聚集,暗喻了对逝去美好的怀念和留恋。
紧接着,“逗得安排金粟遍,何似鸡冠。”诗人将那些细小的金黄色颗粒(可能是指糖果或药丸)布置得像鸡冠一般整齐,这里“金粟”象征着珍贵和美好,而“鸡冠”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形容其排列之整齐。
“味胜玉浆寒。”这句强调了这些物品的滋味超越了即使是由玉制成的清凉饮料,也彰显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欣赏。
然而,“只被宜酸。”却又转折地表达了一种担忧,即这些美好的东西,可能因为某些原因变得不再理想。这里“只被”暗示了变化的不可抗拒性,而“宜酸”则是对这种变化的感慨。
最后,“莫将荔子一般看。”诗人提醒我们不要把这些易逝的事物(以荔枝为例)看得太过简单。荔枝在这里象征着那些表面上看似平常,实则珍贵且脆弱的美好事物。
“色淡香消僝僽损。”这一句中,“色淡”和“香消”共同描绘出一种美好事物渐渐失去其原有魅力和存在感的状态。这里“僝傭损”则是对这种过程的深刻表达,传递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情怀。
结尾,“才到长安。”这句诗虽然简洁,却蕴含着深意。在这里,“才到长安”可能意味着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探索还未结束,长安作为当时的文化中心,也许象征着对更高境界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精妙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留恋以及对其易逝性的感慨,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