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汾西高长官

尧风远以深,千载殊未央。

寥寥蟋蟀诗,在晋谓之唐。

今君试宰邑,正复汾一方。

民社非不荣,腰有铜墨章。

安得六七十,而非诸侯邦。

翳翳桑麻区,鸡犬音相望。

因俗固易治,学古子所长。

勿嗤俭以勤,葛屦从履霜。

期年会有成,坐见鸣凤翔。

吾知尹翁归,治迹由平阳。

远道怅分手,游子怀故乡。

离群以索居,愧惭参与商。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攽创作的《送汾西高长官》。诗中描绘了对即将赴任汾西的高长官的深情送别与美好祝愿。

首句“尧风远以深,千载殊未央”以古代圣君尧的德政比喻高长官的高尚品德和深远影响,表达了对其治国理政能力的高度赞扬。接着,“寥寥蟋蟀诗,在晋谓之唐”运用典故,巧妙地将高长官的任职地与历史上的贤明官员相联系,寄寓了对他的期望与祝福。

“今君试宰邑,正复汾一方”点明高长官即将前往汾西任职,暗示其将为当地带来新的气象。“民社非不荣,腰有铜墨章”赞美高长官的职责与身份,预示他将为百姓谋福利,公正无私。

“安得六七十,而非诸侯邦”表达对高长官治理能力的肯定,希望他能像古代的贤臣一样,即使在小地方也能发挥大作用。“翳翳桑麻区,鸡犬音相望”描绘了汾西的自然风光与和谐社会景象,预示着高长官的到来将使这里更加繁荣安定。

“因俗固易治,学古子所长”强调了顺应当地风俗习惯的重要性,并鼓励高长官借鉴古人智慧,灵活施政。“勿嗤俭以勤,葛屦从履霜”劝勉高长官勤俭节约,即使在寒冷的天气里也要坚守岗位,体现了对高长官的殷切期望。

最后,“期年会有成,坐见鸣凤翔”表达了对高长官一年内就能取得显著成就的期待,预祝他如同凤凰展翅高飞,事业辉煌。“吾知尹翁归,治迹由平阳”以古代名臣尹翁归为例,进一步强调了高长官有能力效仿先贤,留下美名。“远道怅分手,游子怀故乡”抒发了对离别的不舍与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离群以索居,愧惭参与商”表达了对高长官独自远行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担忧。

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既是对高长官的深情祝福,也是对古代贤臣精神的传承与致敬。

收录诗词(1268)

刘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刘敞之弟。一作贡父、赣父。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 字:贡夫
  • 号:公非
  • 籍贯: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
  • 生卒年:1023~1089

相关古诗词

送陈同年游固陵

送君固陵游,勿忆炎汉初。

天地不中裂,雄杰争锱铢。

追兵下阳夏,百万风雨俱。

鸿沟不可恃,平分知厚诬。

叱咤梁齐君,王业成斯须。

斗智不若谖,小信良区区。

尔来数千岁,英气存信书。

山川未改旧,壁垒皆丘墟。

寄心阮嗣宗,抚掌当踟蹰。

形式: 古风

汴上二首(其一)

浑黄下湍流,地势东南泻。

潜石激阴怒,烈风镇相假。

客行何艰哉,极力无可者。

永路未遽央,扁舟安得舍。

端思九衢尘,快意坚车马。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汴上二首(其二)

客从江湖来,风水畏难测。

行行汳渠上,牵挽意不适。

惊湍卷前湾,怒浪潜乱石。

至柔动必刚,况使相推激。

随波叹异心,枉道复退尺。

顾思挂高帆,勇往逾箭射。

行险何足忧,万事亦天力。

形式: 古风

望九华山

初行江南道,山水皆可爱。

忽见九华峰,瑰奇又堪怪。

去之百馀里,青翠若无类。

群山特微茫,屹起视其背。

初疑楚人剑,真能倚天外。

快意入浮云,耻令白日晦。

又如群游龙,垂胡饮江濑。

俯仰令人惊,顷刻千万态。

未知灊与霍,何能配嵩岱。

得无失其真,吾为古人悔。

山中多良田,泉源得灌溉。

颇思藏其间,将家事耕耒。

尘氛未决往,暂若观画绘。

日暮飞鸟还,临风久儓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