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潘谷

潘郎晓踏河阳春,明珠白璧惊市人。

那知望拜马蹄下,胸中一斛泥与尘。

何似墨潘穿破褐,琅琅翠饼敲玄笏。

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

世人重耳轻目前,区区张、李争媸妍。

一朝入海寻李白,空看人间画墨仙。

形式: 古风

翻译

潘郎清晨漫步在河阳的春天,他身上的明珠白璧让市井之人惊叹。
谁曾想,他谦卑地向马蹄下的人致敬,心中满是尘土和污垢。
哪比得上墨色潘安穿着破旧粗布衣,敲击着黑色的玉笏,声音清脆。
他的布衫漆黑,双手如龟壳,但这并未妨碍他像冰壶般清澈,怀揣秋天的明月。
世人往往重视长远,轻视眼前,张、李二人争斗美丑。
一旦有人一心追寻李白那样的诗仙,世间的一切画卷都显得黯然失色。

注释

潘郎:指潘岳,古代美男子的代称。
河阳:古地名,今河南孟州附近。
明珠白璧:比喻潘郎的贵重物品,引人注目。
马蹄下:表示地位低下的人。
胸中一斛泥与尘:形容潘郎内心的谦逊和沧桑。
墨潘:形容潘岳的朴素形象。
琅琅翠饼:比喻清脆的声音,可能指敲击玉笏声。
玄笏:古代官员所持的黑色玉笏。
冰壶:比喻人的品性高洁。
世人:指社会大众。
张、李:泛指世人比较的对象。
媸妍:美丑,善恶。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以诗才闻名。
画墨仙:形容李白的诗才如同画中的仙人。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赠潘谷》。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友人潘谷才华与品格的赞美之作,同时也流露出诗人自己对于世俗功名利禄的超然态度。

开篇“潘郎晓踏河阳春,明珠白璧惊市人。”两句描绘出潘谷早晨步行于河边时的情景,他的才华如同珍贵的珠玉,在世人的眼中闪耀着夺目的光芒。接下来的“那知望拜马蹄下,胸中一斛泥与尘。”则表现了诗人对那些只追求功名利禄之辈的轻蔑,他们虽然地位显赫,但内心充满的是世俗的尘埃和污垢。

中间部分“何似墨潘穿破褐,琅琅翠饼敲玄笏。”赞美潘谷不仅才华横溢,而且生活简朴。紧接着的“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则写出了诗人自己对于清贫生活的乐观态度,即使穿着破旧的衣服,手上沾染的墨迹也像乌龟背上的图案一样自然而有韵味。

尾联“世人重耳轻目前,区区张、李争媸妍。”批评了当时那些只注重外表和虚名的人物,他们如同争相模仿张僧繇与李白的艺术风格,却失去了真实之美。最后,“一朝入海寻李白,空看人间画墨仙。”则表现出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如同李白一般,愿意跳出凡尘,去寻找那份艺术的至高境界。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赞美,更是苏轼个人文学理想和生活态度的展现。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蒜山松林中可卜居,余欲僦其地,地属金山,故作此诗与金山元长老

魏王大瓠无人识,种成何翅实五石。

不辞破作两大樽,只忧水浅江湖窄。

我材濩落本无用,虚名惊世终何益。

东方先生好自誉,伯夷、子路并为一。

杜陵布衣老且愚,信口自比契与稷。

暮年欲学柳下惠,嗜好酸咸不相入。

金山也是不羁人,早岁闻名晚相得。

我醉而嬉欲仙去,傍人笑倒山谓实。

问我此生何所归,笑指浮休百年宅。

蒜山幸有闲田地,招此无家一房客。

形式: 古风

苏子容母陈夫人挽词

苏、陈甥舅真冰玉,正始风流起颓俗。

夫人高节称其家,凛凛寒松映修竹。

鸡鸣为善日日新,八十三年如一晨。

岂惟家室宜寿母,实与朝廷生异人。

忘躯徇国乃吾子,三仕何曾知愠喜。

不须拥笏强垂鱼,我视去来皆梦尔。

诵诗相挽真区区,墓碑千字多遗馀。

他年太史取家传,知有班昭续《汉书》。

形式: 古风

王中甫哀辞,并叙

生刍不独比前人,束藁端以废谢鲲。

子达想无身后念,吾衰不复梦中论。

已知毅、豹为均死,未识荆、凡定孰存?

堪笑东坡痴钝老,区区犹记刻舟痕。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广陵后园题扇子

露叶风枝晓自匀,绿阴青子净无尘。

闲吟「绕屋扶疏」句,须信渊明是可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