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院闻奚琴作

奚琴本出奚人乐,奚虏弹之双泪落。

抱琴置酒试一弹,曲罢依然不能作。

黄河之水向东流,凫飞雁下白云秋。

岸上行人舟上客,朝来暮去无今昔。

哀弦一奏池上风,忽闻如在河舟中。

弦声千古听不改,可怜纤手今何在。

谁知著意弄新音,断我樽前今日心。

当时应有曾闻者,若使重听须泪下。

形式: 古风

翻译

奚琴本源于奚人的音乐,被俘虏之人弹奏它时泪水涟涟。
抱着琴,斟满酒,试着弹奏一曲,曲终后还是无法平复心情。
黄河之水滔滔东流,野鸭飞翔大雁南下,秋天的白云悠悠。
岸边的行人和舟上的过客,日出日落,岁月匆匆,没有永恒的昨天和明天。
悲伤的琴声一响起,仿佛置身于河舟之中感受到风的吹拂。
千百年来的琴音不变,可惜那轻巧的手指如今何处?
谁又能料到有人刻意创新曲调,这触动了我眼前的酒杯,扰乱了我今日的心绪。
当年或许有人听过这样的琴声,如果再听到,必定会泪流满面。

注释

奚琴:源自奚地的乐器。
奚虏:被俘虏的奚人。
置酒:斟酒。
作:平息。
黄河:中国的著名河流。
白云秋:秋天的白云。
岸上行人:岸边的行人。
舟上客:舟中的旅客。
哀弦:悲伤的琴弦。
河舟:河边的舟船。
纤手:轻巧的手指。
何在:在哪里。
著意:刻意。
断:打断。
樽前:酒杯前。
今日心:今日的心情。
曾闻者:曾经听过的人。
泪下:流泪。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试院闻奚琴作》,通过对奚琴音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无常的感慨。诗的开篇点明奚琴的来历,暗示了其背后的历史情感。接着,诗人通过弹奏者的泪水,展现了音乐的感染力和触动人心的力量。

"黄河之水向东流"一句,以自然景象象征时间的流逝,"凫飞雁下白云秋"则增添了画面的凄凉感。诗人将听琴与现实中的行旅生活相融合,"岸上行人舟上客,朝来暮去无今昔",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哀弦一奏池上风",音乐与自然环境交织,进一步渲染了悲凉的氛围。诗人感叹"弦声千古听不改,可怜纤手今何在",表达了对逝去的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人事变迁的无奈。最后,诗人设想如果那些曾经听过的人能再次听到这琴声,必定会为之动容,泪下如雨。

整首诗以琴声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生与死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详定幕次呈同舍

来时宫柳绿初匀,坐见红芳几番新。

蜂蜜满房花结子,还家何处觅残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述怀送张总之

郁郁河堤绿树平,送君因得到东城。

落花已尽莺犹啭,垂柳初长蝉欲鸣。

去年送客亦曾到,正值杨花乱芳草。

人心不复故时欢,景物自随时节好。

感今怀昔复伤离,一别相逢知几时。

莫辞今日一樽酒,明日思君难重持。

东吴山水天下秀,羡君轻舟片帆逗。

江城月下夜闻歌,淮浦山前朝放溜。

乐哉此行时未晚,万壑千岩不知远。

可怜病客厌京尘,寂寞淹留已再春。

扁舟待得东南下,犹更河桥送几人。

形式: 古风

金鸡五言十四韵

蛮荆鲜人秀,厥美为物怪。

禽鸟得之多,山鸡禀其粹。

众綵烂成文,真色不可绘。

仙衣霓纷披,女锦花綷縩。

辉华日光乱,眩转目睛惫。

高田啄秋粟,下涧饮寒濑。

清唳或相呼,舞影还自爱。

岂知文章累,遂使网罗挂。

及祸诚有媒,求友反遭卖。

有身乃吾患,断尾亦前戒。

不群世所惊,甚美众之害。

稻粱虽云厚,樊絷岂为泰。

山林归无期,羽翮日已铩。

用晦有前言,书之可为诫。

形式: 古风

雨中独酌二首(其二)

幽居草木深,蒙笼蔽窗户。

鸟语知天阴,蛙鸣识天雨。

亦复命樽酒,欣兹却烦暑。

人情贵自适,独乐非钟鼓。

出门何所之,闭门谁我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