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公实以淮白为饷喜而作诗

食指朝来应吉占,淮鱼远寄喜开奁。

肥鲜正自资糟粕,甘美何劳佐酪盐。

未信鹿头堪并进,定知熊掌不能兼。

慈闱一笑尝珍味,留与儿童例属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翻译

早晨的手指指向吉利的预兆,远方的淮鱼寄来让人欢喜打开包装。
肥美的鱼肉正好用来做糟粕菜肴,甘甜的味道无需额外加盐就足够美味。
我不相信鹿头和熊掌能一同享用,必定知道两者不能同时拥有。
母亲的笑容因品尝这珍贵的美食而绽放,这些美味留给孩子们也足以满足他们的口腹之欲。

注释

食指:迷信中认为手指的指向有吉祥之意。
淮鱼:产自淮河的鱼,可能指的是特定的鱼种。
喜开奁:打开礼物盒时的喜悦。
资:供给,此处指用来制作菜肴。
糟粕:酒糟或厨余,常用于烹饪。
佐:添加,此处指调味。
酪盐:可能是奶酪或咸味调料。
鹿头:鹿的头部,可能象征珍贵食材。
熊掌:熊的脚掌,古代视为珍馐。
慈闱:对母亲的尊称。
例属餍:按例满足,让孩子们饱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戡的作品,题为《刘公实以淮白为饷喜而作诗》。诗中表达了诗人收到朋友刘公赠送的淮白鱼(一种淡水鱼)后内心的喜悦。首句“食指朝来应吉占”暗示收到礼物的好兆头,接着“淮鱼远寄喜开奁”描绘了打开包裹的兴奋场景。诗人认为这种肥美的鱼即使不加调料也足够美味,“肥鲜正自资糟粕,甘美何劳佐酪盐”,强调了鱼本身的鲜美。

诗人进一步通过对比表达对淮白鱼的赞赏:“未信鹿头堪并进,定知熊掌不能兼”,意思是淮白鱼的美味程度甚至超过了鹿头和熊掌这样的珍贵食材。最后,诗人将这份美食带回家,让家人尤其是孩子们也能品尝到这难得的珍馐,“慈闱一笑尝珍味,留与儿童例属餍”,展现了家庭共享美食的温馨画面。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通过对淮白鱼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255)

蔡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官吏。蔡襄五世孙,蔡伸嫡孙。始居武进,初以荫补溧阳尉,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累官宝谟阁直学士。七年,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八年,知江阴军。历广东、京西转运刮宫,广东、湖南提刑。淳熙十年(1183)由湖广总领徙建康府总领,寻徙淮西总领。光宗绍熙元年(1190)为浙东提刑,召除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五年,兼知临安府,再任湖广总领。宁宗庆元二年(1196)知隆兴府。嘉泰元年(1201)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勤政爱民,赢得清声。生性洒脱,不肯与权奸为伍。韩侂胄掌权后,便告老还乡。才华出众,著作甚丰

  • 字:定夫
  • 籍贯:福建仙游
  • 生卒年:1141—1182

相关古诗词

刘公实母夫人董氏挽诗(其二)

列寺名卿重,慈闱寿母尊。

眼中看五世,膝下拥重孙。

九九登遐算,三三达妙门。

哀荣极终始,全福更何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刘公实母夫人董氏挽诗(其一)

杏圃仙游远,桃源往事亏。

名高孝妇传,词掞外孙碑。

孟鼎方知贵,莱衣不复嬉。

生男有如此,天道岂无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同顾广文游西湖

老来多病盍归休,祇为江山得少留。

万顷澄波环胜境,千峰倒影漾中流。

十年两作西湖长,一日同为北牖游。

预约他时官事了,与君重醉百花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岁暮有感

久困京尘厌剧烦,一麾江海养衰残。

簿书丛里身空老,鼓角声中岁又阑。

赢得星星双鬓白,空馀耿耿寸心丹。

自怜憔悴今如许,盍向明时早挂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