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早秋思感》由明代诗人袁天麒所作,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开篇“吟对家山素不禁,年来年去怕秋临”,诗人面对着素净的家山,心中涌起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尤其是秋天的到来,更让他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忧伤。接下来“白云飞处思亲恨,南雁归时忆弟心”,通过白云和南归的大雁,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牵挂,将个人的情感融入自然景象之中,显得格外真挚动人。
“长夜西风砧杵地,隔江明月桂花林”两句,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凄凉的画面:长夜中,西风吹过,砧杵声声,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流转;而对岸的江边,明月照耀下的桂花林,又增添了几分孤独与哀愁。这种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美丽,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最后,“更烦世味閒咀嚼,一盼鲈鱼抵万金”,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在诗人看来,世间繁华如过眼云烟,唯有家乡的鲈鱼,才是最珍贵的,寄托了他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与向往。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物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亲情、乡愁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