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董邦达西湖画册十四幅(其十三)万松岭

翠临城郭迥盘云,老干千年赦斧斤。

湖色江声欣两得,吴山凤峤与平分。

岂争艳冶春光富,时有飕飗天籁闻。

我愿树人常似此,讲堂近接号敷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万松岭的壮丽景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和谐共存。

首句“翠临城郭迥盘云”,描绘了万松岭上翠绿的松林环绕着城市,仿佛与云端相连,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景象。接着,“老干千年赦斧斤”一句,赞美了这些历经千年的松树,即使经历了无数次的砍伐,依然屹立不倒,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湖色江声欣两得,吴山凤峤与平分”两句,将视线从山林转向湖水与江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悦之情。湖水与江流的色彩相互映衬,吴山与凤峤则共同分享着这份美景,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

“岂争艳冶春光富,时有飕飗天籁闻”则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诗人认为,这里的美并不在于艳丽的春光,而是那偶尔传来的清风之声,如同天籁之音,给人以心灵的触动和净化。

最后,“我愿树人常似此,讲堂近接号敷文”表达了诗人对教育与文化的向往。他希望人们能像这万松岭上的松树一样坚韧不拔,同时在这样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成为有学问、有道德的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情操。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董邦达西湖画册十四幅(其十四)紫阳洞

吴山景已佳,仙真洞尤奥。

紫霞每封户,初阳亦委照。

奇境固无穷,奚必皆亲到。

清游悉大略,薄旋从所好。

重展北门图,又领西湖要。

形式: 古风

舟行春兴

去棹春犹仲,归帆花尽开。

围村红白间,铺垄绿黄堆。

远寺溪烟隐,横桥岸柳回。

最欣蜂蝶过,时带细香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经嘉兴问蚕事未兴因而有作

杭嘉湖三府,蚕事最盛者。

夹岸种女桑,弥望无高下。

时节未谷雨,摊乌尚早也。

三眠已不误,何虑缫丝寡。

周礼禁原蚕,岂为桑与马。

利戒不遗馀,深意存非假。

时巡廑农桑,劝课及春社。

插秧候正遥,菜麦早遍野。

我更何所事,拈吟清兴惹。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三月十五日作

今日夫何日,今年忆去年。

摧兰恨难置,改火迅惊迁。

景迫清明节,尘生旧讲筵。

静安母子并,北望泪潸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