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江南地区蚕桑业的繁荣景象,以及清朝乾隆皇帝对农业的关注与倡导。首句“杭嘉湖三府,蚕事最盛者”点明地点与主题,接着描述了沿岸广袤的桑田,一片葱郁,无边无际。通过“三眠已不误,何虑缫丝寡”,诗人表达了对蚕桑生长周期的了解和对丰收的乐观态度。
“周礼禁原蚕,岂为桑与马”一句,借古喻今,暗指古代礼制对农业的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现代农业政策的肯定。接下来,“利戒不遗馀,深意存非假”强调了政府在农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其深远的意义并非表面所见。
最后,“时巡廑农桑,劝课及春社”体现了乾隆皇帝亲临田间地头,关心农事,鼓励春社活动的情景。而“插秧候正遥,菜麦早遍野”则描绘了春耕的繁忙景象,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南地区的农事活动,既是对传统农业文化的赞美,也是对当时社会政策的颂扬。诗中蕴含的对自然与农业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国家治理的智慧思考,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