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古迹四咏(其一)赤石亭

朅来此地认残碑,蔓草荒烟一泪垂。

山为帝游留骏迹,石经娲练烈燕支。

铸成大错东迁后,鉴到前车北伐时。

我访斯亭亭已圮,居人犹唱白云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江上古迹四咏(其一)赤石亭》由清代诗人张廷寿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历史遗迹的追思与感慨。

首联“朅来此地认残碑,蔓草荒烟一泪垂”,开篇即以哀伤的氛围引入,诗人来到一处荒废之地,只见残破的碑文被蔓草和荒烟覆盖,不禁流下泪水,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深感慨。

颔联“山为帝游留骏迹,石经娲练烈燕支”,转而描写山川的壮丽与历史的痕迹。山峦仿佛见证了帝王的游历,留下了雄伟的足迹;岩石经过女娲炼石补天的传说,更添了几分神秘与传奇色彩。这里运用了神话与历史相结合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颈联“铸成大错东迁后,鉴到前车北伐时”,诗人反思历史中的重大决策,如东迁后的失误与北伐时的教训。这一联既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也是对当下或未来的警示,提醒人们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避免重蹈覆辙。

尾联“我访斯亭亭已圮,居人犹唱白云词”,诗人探访的古迹如今已经坍塌,但当地居民仍然传唱着关于白云的歌曲。这既是对古迹现状的描述,也隐含了对传统文化与记忆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延续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过去与现在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文化传承的深切关注。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是清代咏史怀古诗中的佳作。

收录诗词(65)

张廷寿(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江上古迹四咏(其二)胥歌村

阳春白雪倩谁调,楚客当年夜度昭。

故国河山悲击剑,英雄途路怅吹箫。

风寒芦渚馀生寄,月落苏台一梦遥。

三尺属镂千古恨,至今怒涌浙江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江上古迹四咏(其三)采香径

一曲霓裳舞正忙,迟明妃子理残妆。

梦兰待博君王宠,斗草应偕姊妹行。

十里亭台人隐隐,四山风月路茫茫。

他年泛艇五湖去,满目蘅芜最断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江上古迹四咏(其四)文选楼

萧梁宫井已沈浮,此地空馀帝子楼。

红豆开残三月暮,珠帘捲入六朝秋。

山中景色烟云过,劫后文章日月留。

每到登临一惆怅,繁华何必问扬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题王吉丞孝廉龙砂诗存三首(其一)

武乡文里路回环,一叶扁舟数往还。

何处钓游清梦稳,令人想煞富春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