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泛西湖至冷泉亭、飞来峰,暮由孤山步归(其四)

陡觉丛岩暗,猿呼山谷应。

山灵不许留,恍惚惊梦醒。

徘徊影零乱,长啸林木震。

入山难出山,迤逦寻仄径。

斜照射西岚,溪流送清听。

袖携鹫岭云,身惹凤林磬。

返棹放鹤亭,晚风吹阵阵。

回顾两高峰,遥锁晚烟暝。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夏日泛舟西湖,至冷泉亭、飞来峰,直至傍晚步行返回孤山的旅程。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生动的动态描写,展现了山水之美与诗人内心情感的交融。

首句“陡觉丛岩暗”,以“暗”字渲染出山岩的深邃与幽暗,为整个画面奠定了神秘而深沉的基调。接着“猿呼山谷应”一句,通过猿猴的啼声与山谷的回响,营造出一种空旷而生机勃勃的氛围,仿佛自然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生命的力量。

“山灵不许留,恍惚惊梦醒”两句,诗人似乎与山灵产生了某种心灵上的交流,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与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一种短暂而稍纵即逝的体验感,如同梦境一般令人回味无穷。

接下来,“徘徊影零乱,长啸林木震”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山林间的情景,身影在光影交错中显得零乱而自由,一声长啸则震动了周围的树木,进一步强化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入山难出山,迤逦寻仄径”则体现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山道曲折,寻找着一条条隐秘的小路,象征着人生的旅途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斜日照西岚,溪流送清听”将日落时分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夕阳的余晖洒在山岚之上,溪水潺潺,清音悦耳,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画面。

“袖携鹫岭云,身惹凤林磬”则通过衣物与自然元素的互动,进一步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仿佛诗人与自然界的每一个元素都产生了共鸣。

最后,“返棹放鹤亭,晚风吹阵阵”描述了诗人乘船返回,放鹤于亭,晚风轻拂,带来了一丝凉爽与宁静,整个旅程在和谐与平静中结束。

“回顾两高峰,遥锁晚烟暝”以远景收尾,两座高耸的山峰在晚烟中若隐若现,既是对旅程的总结,也寓意着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巧妙融入,展现了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632)

许传霈(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偕顾篆云晚步江塘观老渔结网

炎夏坐华屋,此身常缚束。

落日眺江塘,同人话心曲。

塘行不数武,几艇江头宿。

中有一渔翁,破网手补独。

小儿沽酒归,炉火炊脱粟。

道是换鱼来,今日青钱足。

明朝还打鱼,网破愁难续。

所以閒暇时,缝纫期敏速。

我闻老渔言,忘言步往复。

越山隔岸青,无心云相逐。

形式: 古风

秋初偕伯兄泛西湖值雨(其一)

新秋同雁至,幸得不离群。

湖水清清抱,山南山北云。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文]韵

秋初偕伯兄泛西湖值雨(其二)

看云四时起,一棹冲波去。

堤柳尽萧萧,蝉声无觅处。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语]韵

秋初偕伯兄泛西湖值雨(其三)

把酒问轻鸥,游人似旧不。

采菱莫刺手,许我此勾留。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