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祥应庙优戏甚盛二首(其一)

空巷无人尽出嬉,烛光过似放灯时。

山中一老眠初觉,棚上诸君闹未知。

游女归来寻坠珥,邻翁看罢感牵丝。

可怜朴散非渠罪,薄俗如今几偃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空巷无人尽外出游玩,烛光闪烁如同元宵节时。
山中的老者刚从沉睡中醒来,棚顶上的众人还不知热闹何时开始。
游荡的女子寻找失落的耳环,邻居老人看完后感叹世事变迁。
可惜质朴的传统不再,这并非他们的过错,如今浅薄的风气像多少个偃师(古代传说中的巧匠)一样兴起。

注释

空巷:指街道上空无一人。
嬉:玩耍,游戏。
眠初觉:刚刚睡醒。
棚上诸君:棚顶上的人们。
游女:外出游玩的女子。
坠珥:失落的耳环。
邻翁:邻居老人。
朴散:质朴风俗的消散。
渠罪:他们的过错。
偃师: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这里比喻风气的兴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偏远山中古庙里举行的优伶(类似于现在的话剧或戏曲表演)活动的情景。诗人通过生动的笔触,将听众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之中。

"空巷无人尽出嬉,烛光过似放灯时。" 这两句描写了夜幕降临,街巷变得空旷,只剩下优伶表演者的欢声笑语和蜡烛跳动的光影,如同节日里放灯一样热闹。

"山中一老眠初觉,棚上诸君闹未知。" 这两句写的是山中的一个老者刚刚入睡,而庙宇中的表演者们却还在继续他们的戏剧活动,他们对此一无所知。

"游女归来寻坠珥,邻翁看罢感牵丝。" 游女可能是指观众中的一位女子,她回家时不小心丢失了耳环,而邻居的老人看过表演后,感慨万分,情感受到深深触动。

最后两句 "可怜朴散非渠罪,薄俗如今几偃师。" 表达了诗人对当世风俗的某种哀叹和不满,可能是觉得优伶艺术虽然受人喜爱,但在社会上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场景描写,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同时也反映出宋代民间文化活动的丰富多彩。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闻黄德常除德安倅

幕下相从若弟兄,当年曾悔误谈兵。

足行江北生重趼,发为山东白几茎。

病拥琴书专一壑,老携檄笔赴孤城。

暮云不见关山路,空有天涯故旧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闻喜宴李教君瑞不赴小诗赞美

脍人肝与采山薇,举世营营为饱饥。

始信洋洋而逝矣,已烹鹢鹢复哇之。

伏雌雉亦防身害,畴昔羊能兆祸基。

独有广文君卓识,残杯冷炙也牢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除夕

除夕阴寒怕卷帘,雨声断续下疏檐。

壁穿自和乾泥补,窗损教寻废纸粘。

祇有青灯相守定,纵无白发亦生添。

更残自算明年事,不就君平卦肆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除夕

忆昔都门值岁除,高楼张烛戏呼卢。

久依净社参尊宿,难向新丰认酒徒。

天子未知工草赋,邻人或倩写桃符。

寒宵别有穷生活,点勘离骚拥地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