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蒙斋赴召六首(其三)

乾坤常简易,险阻知最精。

尧舜何艰难,难在知人明。

孔子每所患,因予犹改更。

险如彼山川,无如世人情。

明天而昧人,古人所讥评。

卓哉子陆子,高具双眼睛。

气貌才一顾,肺肝见如倾。

或但因传闻,能见人生平。

万象悉呈露,如揭日月行。

何畏乎功令,尧舜为法程。

所恶利口覆,孔子为权衡。

欲希象山翁,此目不可盲。

众欺恐寡信,多伪难皆诚。

虚受而实责,无容偏且轻。

张陈门下客,莫非天下英。

后至所居国,皆能居公卿。

济世才最急,泰道非徒亨。

下视瓮盎内,成雷聚蚊虻。

鸟须九霄鹏,鱼必东海鲸。

为己与为国,灼知在先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天地的道理总是简单易懂,唯有危险和阻碍才能让人深刻理解。
即使是尧舜这样的贤君,他们的困难也在于识人和明理。
孔子常常担忧的问题,就是人的改变和修正。
世间险恶如同山川,但人心的复杂程度更甚。
过于自以为是,却看不清他人,这是古人所批评的。
陆子卓绝,他有着一双洞察一切的眼睛。
只需一眼,他的气质和才华就能让人感受到真诚。
有的人仅凭耳闻,也能了解一个人的一生。
世间万物在他眼中无所遁形,就像揭示日月运行轨迹。
不必畏惧法令规章,尧舜的行为是我们的准则。
孔子厌恶那些巧言善辩却背离正道的人,他是衡量的标准。
想要成为象山翁那样的人,眼睛不能盲目。
众人欺骗,怕的是失去信任,虚假难以全真。
虚心接受,公正评价,不偏颇轻率。
张陈门下的宾客,都是天下的英才。
他们后来无论到哪个国家,都能担任要职。
拯救世界的能力最为迫切,大道不仅仅是享乐。
俯瞰世间,小人物聚集如蚊蝇,
鸟儿需展翅九霄方为鹏,鱼儿必游向东海方为鲸。
为自己和国家着想,先生深知其中关键。

注释

乾坤:天地。
简易:简单易懂。
险阻:危险和阻碍。
尧舜:古代贤君。
知人明:识人和明理。
孔子:儒家创始人。
患:担忧。
世:世间。
昧人:看不清他人。
卓哉:卓越。
子陆子:陆子卓。
肺肝:真诚。
传闻:耳闻。
万象:万物。
功令:法令规章。
象山翁:象山先生(朱熹)。
寡信:失去信任。
泰道:大道。
瓮盎:小器。
蚊虻:小人物。
九霄:极高之处。
鹏:大鸟。
为己与为国:为自己和国家。
灼知:深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包恢的作品,名为《送蒙斋赴召六首(其三)》。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才能和品格高度认可,并送别之作。

乾坤常简易,险阻知最精。

这两句诗意在于天地间的道理原本简单明了,但是在复杂多变的世事中,却能洞察得最为精妙。表达了对友人深邃智慧的赞赏。

尧舜何艰难,难在知人明。

这两句诗强调了古代圣君尧舜之所以伟大,不仅是因为他们治国有方,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明辨人才。这里反映出对友人鉴别人物的能力给予极高评价。

孔子每所患,因予犹改更。

这两句诗表达了孔子的困惑和不断自我反省的态度,暗示着对友人的品行和学问都能像孔子那样不断求进步。

险如彼山川,无如世人情。

这两句诗用险峻的山川比喻世事万象,而将世人情感比作更加复杂难测的事物,强调了对友人洞悉人心的能力。

明天而昧人,古人所讥评。

这两句诗意在于即便是能够看清天地之大道,但若不能辨识人的真伪,也就失去了明智。这里批评了那些自以为聪明却误解人心的古人。

卓哉子陆子,高具双眼睛。

这两句诗赞美友人像子陆(即陆贾)一样拥有卓越的见识和洞察力,比喻他的智慧犹如一双能看透世事的眼睛。

气貌才一顾,肺肝见如倾。

这两句诗形容友人的气质和才华,一经审视,便显露其内在美德,如同将心肺脏腑都展现出来一般。

或但因传闻,能见人生平。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友人能够通过简单的听闻就洞悉一个人的终身行事的能力的赞赏。

万象悉呈露,如揭日月行。

这两句诗形容友人如同揭开宇宙之奥秘,使万物皆显现其真貌,犹如揭示天地运行一般。

何畏乎功令,尧舜为法程。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古圣先贤制定法度的敬畏之心,他们的制度成为了后世效仿的典范。

所恶利口覆,孔子为权衡。

这两句诗赞美孔子的公正无私,即便是面对那些以甜言蜜语掩盖真相的人,也能用智慧和品德作为判断的准绳。

欲希象山翁,此目不可盲。

这两句诗表达了希望像山翁一样拥有清醒的洞察力,这样的眼睛不应该被蒙蔽。

众欺恐寡信,多伪难皆诚。

这两句诗反映出世间多诈多伪,对于真诚之人却少有信任。这里表达了对友人的真诚品格的赞美。

虚受而实责,无容偏且轻。

这两句诗强调了不能因为外表和虚名就对人做出判断,而应该基于实际行为给予评价,不能轻率和偏颇。

张陈门下客,莫非天下英。

这两句诗形容友人的才学和德行,如同古代贤士张良、陈平之徒,不是天下的杰出人物吗?

后至所居国,皆能居公卿。

这两句诗预祝友人不论走到何处,都能够担任国家的要职。

济世才最急,泰道非徒亨。

这两句诗强调了拯救世界于水火之中的才能最为迫切,而这种伟大的道德绝不是空谈。

下视瓮盎内,成雷聚蚊虻。

这两句诗形容友人的智慧如同从高处俯瞰世间琐事,如同雷鸣惊起一池的蚊虫。

鸟须九霄鹏,鱼必东海鲸。

这两句诗用比喻手法形容友人如同天空中的雄鹰,海洋中的巨鲸,都是各自领域中最为杰出的存在。

为己与为国,灼知在先生。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对友人的崇敬之情,无论是为了个人还是国家,都能够在朋友身上寻找到明智的指导和深刻的理解。

收录诗词(92)

包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道夫。刑部尚书。以廉吏,政绩显著著称,同时他也是文学批评家

  • 字:宏父
  • 号:宏斋
  • 籍贯:宋建昌南城(今属江西)
  • 生卒年:1182-1268

相关古诗词

送蒙斋赴召六首(其二)

广大中精微,如崇下履卑。

川流本敦化,溥博时出之。

刚毅发秋凛,宽裕融春熙。

聪明靡偏照,密察不失时。

权度心为甚,圣人良在兹。

思睿睿作圣,无思无不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送蒙斋赴召六首(其一)

大钧正旋转,坱圠方无垠。

乾坤用六子,乃使天下春。

震子实为长,龙蛰屈不伸。

不一动则止,一动化万新。

嘉熙再仁孝,斯时召斯人。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于身。

机关一开阖,斩新出精神。

日月无点翳,太虚绝纤尘。

毫发靡遗恨,谁能疵大醇。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留忠斋山茨

身何止不获,其背谁得窥。

心何存不测,其乡孰能知。

身心尚无迹,屋庐更何即。

变动元不居,问君欲奚适。

放之弥太虚,宇宙总我庐。

收之付野草,山茨敛吾居。

宇宙非穷大,山茨岂云细。

身心非以形,随寓靡有异。

此道淡不厌,淡中味何穷。

万物孰能动,真乐此室中。

或疑天下儒,久游蓬莱岛。

岂伊素草茅,但以盖茅好。

达者舍此谁,若将终身茨。

仁宅本同归,问舍非自私。

宇宙浩如许,藏用如谨独。

山固屹不移,茨敝当再覆。

覆可久自娱,庭草听自如。

茅茨或不剪,古圣兴不殊。

乐山见仁人,如茨看荣贵。

此屋虽似卑,谁识最高致。

形式: 古风

病中口占

人于不病时,岂知病时恶。

重如加刀锯,轻亦急束缚。

寒如大冬冰,热则盛夏铄。

四肢外犹解,五脏内似剥。

石卧身经难,木瘦气削弱。

痛苦千万端,坚忍力不角。

贵势富强身,不能与我博。

若非祸自求,安受外气虐。

一息秋毫间,不来不可度。

百忧一不兴,百念一不作。

万事不到胸,万卷束高阁。

学在身外者,无一可倚托。

坎中维寸心,不乱犹独觉。

清明尚如在,志气神自握。

如围城未陷,主帅守弥确。

如敝屋未颠,主翁立尤卓。

或悠然以游,何惧以何怍。

人能处未病,如病乃良药。

生本自忧患,死反由安乐。

恃吾身安强,气马恣奔薄。

精炎火焚林,物溺水赴壑。

醲醉酒池竭,姣淫欲海涸。

魄坏魂何存,神去气宜索。

盛年已衰翁,槁形止虚壳。

如饮鸩自毒,如操刀自斫。

病殒何怨尤,孽非天殒落。

病中因苦口,戒以命为谑。

我幸非此證,不似彼舛错。

惟震雷巽风,二者相击搏。

平生一泓水,洗手双赤脚。

何为攻之惨,欲庇无智略。

欲进不得前,欲退不得却。

如竟不可瘳,废弃真刖若。

无复行世间,岂更步可学。

借曰病未死,饿死可云莫。

安之若天命,天命非冥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