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河毕功喜而有作

污河积水困薰蒸,开凿那知不日成。

野水尽从檐下过,客舟还傍市中行。

江山自昔天然秀,人物从今分外清。

本为此邦开眼目,老夫双目亦增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污染的河流积满污水,散发着难闻的气味,谁能想到不久后会被疏通开凿?
雨水和溪流都从屋檐下流过,过往的船只在市集附近的水域航行。
这里的江山向来自然优美,人物风貌如今更加清新。
我原本就为这个城市感到自豪,如今亲眼目睹这一切改造,连我的双眼也因之明亮起来。

注释

污河:污染的河流。
积水:积满的水。
困薰蒸: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开凿:疏通开凿。
野水:雨水和溪流。
檐下过:从屋檐下流过。
客舟:过往的船只。
市中行:在市集附近的水域航行。
江山:自然风光。
天然秀:优美。
人物:人物风貌。
分外清:更加清新。
本:原本。
为此邦:为这个城市。
开眼目:感到自豪。
老夫:我。
双目亦增明:双眼也因之明亮起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开凿河道、改善水域环境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生活的描述,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污河积水困薰蒸,开凿那知不日成。" 这两句写出了河道被淤塞、积水泛滥的窘境,以及人们通过人工开凿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决心和速度,显示了诗人对改善环境的肯定。

"野水尽从檐下过,客舟还傍市中行。" 这两句则描绘了河道疏通后,水流顺畅,连带着周围环境的改变,让渡船能够在城市附近正常航行,这不仅改善了交通状况,也反映出生活品质的提升。

"江山自昔天然秀,人物从今分外清。"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同时也指出了人们的素质和道德有所提高,这种提高与环境的改善相辅相成。

"本为此邦开眼目,老夫双目亦增明。"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个人感受的表达,他通过这次对河道的改造,感觉到自己的视野得到了拓宽和净化,即使在年迈之际,也感到精神上的一种清新和明亮。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技术自信和环境美化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他对自然与人类共生关系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忆昔

忆昔从吾友,兹焉事笔耕。

萤窗秋夜短,莲社晚风清。

乱后成陈迹,重来怆故情。

惟馀云水客,依旧戏长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忆鹿鹤

山中鹿鹤久相疏,恨不归来与汝俱。

飞舞尚如前日否,奔腾还上后山无。

不闻警露来庭下,犹想衔花近座隅。

叹我素钟山野性,从来与汝本无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月下独酌有怀梁丈因和前韵以寄且约为明夜之集

晚来清跸驻旌麾,月色分明彻四围。

对景已欣群动息,仰天还觉众星稀。

如今路入中原去,看即春从上苑归。

况是升平时节近,一尊相属且忘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王百洪遭旱经火之后赴官荆南作诗勉之

莫将外物挠胸中,旱魃从他更祝融。

道业不应缘火尽,生涯会复值年丰。

事经盘错才方见,诗到羁穷句始工。

休叹徒劳淹幕府,要君努力振家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