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还乡曲

返本还源事亦差,本来无住不名家。

万年松径雪深覆,一带峰峦云更遮。

宾主默时纯是妄,君臣道合正中邪。

还乡曲调如何物,明月堂前枯木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破还乡曲》由唐代诗人常察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与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宇宙和道德的深刻洞察。

首联“返本还源事亦差,本来无住不名家”,开篇即以“返本还源”为题,探讨事物的本质与归宿,指出“本来无住”的道理,即万物皆无固定的居所或归属,强调了事物变化无常的本质,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空幻。

颔联“万年松径雪深覆,一带峰峦云更遮”,运用自然景观的描写,以“万年松径”与“雪深覆”、“一带峰峦”与“云更遮”构成鲜明对比,一方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永恒,另一方面也隐喻了人生的短暂与变幻莫测,以及世事的复杂与不可预测。

颈联“宾主默时纯是妄,君臣道合正中邪”,进一步深入探讨人际关系与道德伦理。通过“宾主”与“君臣”的关系,指出在沉默与静默中,人们往往容易陷入虚妄的观念之中;而在道义上相互契合时,又可能陷入某种错误或偏颇。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关系与道德准则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性复杂性的洞察。

尾联“还乡曲调如何物,明月堂前枯木华”,以“还乡曲调”为引子,提出一个疑问:“还乡曲调”究竟是何种音乐?在这里,诗人将“还乡曲调”与“明月堂前枯木华”相结合,似乎是在探讨音乐与自然、情感与现实之间的联系。通过这一问句,诗人表达了对音乐艺术及其背后情感表达的思考,同时也暗示了人生旅程中的归宿与希望。

整体而言,《破还乡曲》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人生、道德和艺术的深刻理解,还蕴含着对宇宙真理的追求与对人类命运的关怀,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魅力的佳作。

收录诗词(11)

常察(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转位归

涅盘城里尚犹危,陌路相逢没了期。

权挂垢衣云是佛,却装珍御复名谁。

木人夜半穿靴去,石女天明戴帽归。

万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涝漉始应知。

形式: 七言律诗

转位

披毛戴角入廛来,优钵罗花火里开。

烦恼海中为雨露,无明山上作云雷。

镬汤炉炭吹教灭,剑树刀山喝使摧。

金锁玄关留不住,行于异类且轮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正位前

枯木岩前差路多,行人到此尽蹉跎。

鹭鸶立雪非同色,明月芦华不似他。

了了了时无所了,玄玄玄处亦须呵。

殷勤为唱玄中曲,空里蟾光撮得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搜玄吟

三更初夜偏,日午月明前。

白云覆幽石,青霄抱月圆。

鹭鸶非雪覆,乌鸦岂漆漫。

纸马通消息,知音白雀还。

梦手击金钟,觉来空把拳。

天明夜行人,无因得自先。

门门不回互,回互隔关山。

步空疑月色,湛寂皎非安。

龙吟明异宝,片玉凤飞衔。

猿啼葱岭韵,鹤吐鹫峰烟。

金乌罩席帽,玉兔具靴衫。

寒泉初夜后,古涧五更前。

黑白未分时,正是偏中圆。

露展幽林秀,云收碧落閒。

空劫道人家,深宫荡子嫌。

衣锦还乡客,回机面指南。

问我雪中吟,杲日耀澄潭。

无影桑树子,玉女夜生蚕。

携篮日未出,摘果月当轩。

手把寒天扇,身无五月衫。

采花入异乡,将献类中仙。

谨白参玄人,参禅莫守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