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蕃群犬窥篱落,惊起南朝老大虫。

形式: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以“北蕃群犬窥篱落,惊起南朝老大虫。”为开篇,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北方的群犬与南方的老虎置于同一画面中,形成了一种生动而富有张力的场景。北蕃的群犬象征着外来的威胁或异族的窥视,而南朝的老虎则代表了本土的力量或潜在的危机。通过“窥”和“惊起”的动作描绘,诗人不仅展现了动态的画面感,还隐含了对局势的敏感观察和对潜在冲突的警觉。

“北蕃群犬窥篱落”,这一句描绘了北方的犬群在篱笆边窥探的情景,暗示了外来势力的觊觎或入侵的前兆。这里的“窥”字用得恰到好处,既表现了犬群的好奇心,也暗喻了它们的不怀好意。

紧接着,“惊起南朝老大虫”,这一句则转而描绘了南方的老虎被惊醒的画面。老虎作为森林之王,象征着强大的本土力量。用“老大虫”这一形象化的称呼,不仅突出了老虎的威猛,也暗示了它作为南方力量的代表,具有不容小觑的实力。当北方的犬群“窥”时,南朝的老虎被“惊起”,预示着一旦触动,南方的力量将会作出强烈的回应。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充满寓意的场景,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也暗含了人类社会中不同势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潜在的对抗。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和平稳定的向往,以及对可能发生的冲突的警惕。

收录诗词(1)

华山道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临终偈

有生有死寻常事,无去无来谁不然。

我今去也何时节,风在松梢月在天。

形式: 偈颂 押[先]韵

次韵呈天台宰

仆也不自知,爱诗已成癖。

有作盈一囊,无人为捃摭。

将求识者观,千里事行役。

扬舲入武林,祢刺久未释。

一日谒尚书,尚书为虚席。

号仆以诗人,声名从此得。

日上尚书堂,见公于侍侧。

公时访天台,颇恨未尝识。

洎仆将告归,赠言羡好色。

岁月不我留,八年如顷刻。

俄闻绾铜符,无乃慰平昔。

自古神仙才,多居隐吏职。

岂不见王乔,叶县飞双舄。

又不见葛洪,句漏流丹石。

付公以天台,人事有中的。

兹山八百里,窈窕多奇迹。

桐柏古洞天,金庭在其域。

三灾不能侵,历数无终极。

景命今始兴,吾君寿千亿。

公名亦俱传,何啻登仙籍。

仆虽生此邦,仙果未得食。

今日返问公,何处桃花碧。

公疑我骨凡,未肯言消息。

骨凡安敢辞,此桃亦终觅。

形式: 古风

大观戊子秋七月大雨洪水薄城几至奔决太守李公出祷城上即刻雨止水势为杀而民获免焉因叙其所见为古体诗五十韵且言台之城不可不修也

立秋亦云久,凉飙何参差。

蓐收气力弱,炎帝从见欺。

赤云热如火,反甚盛夏时。

阴阳互击薄,变动不可期。

飓风欻卷地,急雨如崩犁。

屋瓦逗飞鸟,云楠棼乱丝。

暗恐江汉覆,又疑山岳隳。

百川肆横流,倏忽漱城陲。

居民类烧蚁,惶恐不自持。

为鱼在顷刻,呼叫声何悲。

我公初不动,徐问其所为。

以谓吾在是,水其为民疵。

驾言径往视,朝服来登陴。

狂澜吼而至,公亦为兴咨。

端物叩头立,逡巡以致辞。

公辞殆未毕,水还疾如驰。

回首望黑云,忽然见明曦。

雨师不得逞,风伯无所施。

少皞独行令,昊天青四垂。

吁哉是可骇,神速至于斯。

苍苍其天乎,所听信已卑。

公言我不闻,岂谓天闻其。

古人称至信,水火蹈不疑。

天人虽限绝,吻合无由私。

宋景出言三,荧惑为之移。

今公不待再,水灾迄免罹。

惟公古君子,诚信本天资。

行藏即造化,神速固其宜。

嗟我海邦民,此患常羁縻。

往岁雨暴作,水行适及榱。

城坏而入水,黎民无孑遗。

官府一朝废,所亡盖不赀。

朝廷痛民害,大为筑城池。

中间水屡溢,几乎与城夷。

城坚水无隙,民处不复危。

今则城已敝,阙落空残壝。

如闻去岁冬,我公闻上司。

此实民之急,请从官缮裨。

上司靳省费,移牒犹难之。

民心日懔懔,见雨常颦眉。

但恐水不至,水至决不支。

前日果见此,必知其知随。

又安知我公,有道众莫窥。

救汝于沟壑,夺汝于蛟螭。

举眼看三光,措身于两仪。

公德大如许,汝知乎不知。

恶呼汝至愚,岂能事远思。

此城苟未修,此患终未离。

明年公且去,水来将赖谁。

愿公尚怜汝,再请而勿辞。

城修有二利,官帑皆在兹。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避贼书事十三首(其一)

凶贼意何惨,杀人焚其庐。

我命虽仅免,我家已为墟。

譬如巢南鸟,巢破不得居。

朔风吹黄草,飞去将何如。

形式: 古风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