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其三)

相逢恨晚,人谁道、早有轻离轻折。

不是无情,都只为、离合因缘难测。

秋去云鸿,春深花絮,风雨随南北。

絮飞鸿散,问谁解舀得得。

君自举远高飞,知他此去、萍梗何时息。

雅阁幽窗欢笑处,回首翻成陈迹。

小楷缄题,细行针线,一一重收拾。

风花雪月,此生长是思忆。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相见恨晚,人们都说、我们早早就有了分离和伤痛。
并非我无情,只是命运的聚散难以预料。
秋天大雁南飞,春天落花纷飞,风雨无常,各自东西。
花絮随风飘散,大雁各奔东西,谁能理解这离别之苦。
你独自高飞远方,谁知道这次离去,何时才能停歇。
曾经的雅阁窗边欢笑之地,如今回头已成往事。
那些小楷书信,细致的针线活,都一一重新整理。
风花雪月,此生的记忆永远是思念。

注释

相逢:相遇。
恨晚:遗憾相见太迟。
轻离轻折:轻易的分离和伤害。
无情:并非无情意。
离合:离别和团聚。
因缘:缘分。
秋去云鸿:秋天的大雁南飞。
絮飞鸿散:花絮飘散,大雁分飞。
萍梗: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雅阁:典雅的阁楼。
陈迹:旧事、遗迹。
小楷:小字书法。
针线:手工缝纫。
风花雪月:形容美好的自然景色,也指情感。

鉴赏

这首词作《念奴娇(其三)》是由宋代诗人吴儆所创作的。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词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旧日情深的怀念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无奈与感慨。

"相逢恨晚,人谁道、早有轻离轻折" 这两句描绘出一段错过的缘分,表达了对过去不够珍惜时光的悔恨。"不是无情,都是为、离合因缘难测" 说明了作者并非无情,但是在人世间种种离合之中,确实有着无法测度的情感与命运。

"秋去云鸿,春深花絮,风雨随南北。絮飞鸿散,问谁解舀得得" 这几句通过对季节变换和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情感,以及面对这种情形时的心境。

"君自举远高飞,知他此去、萍梗何时息。雅阁幽窗欢笑处,回首翻成陈迹" 这两句则表达了对离别之人的祝愿和自己内心的独白,以及对往昔美好记忆的怀念。

最后的 "小楷缄题,细行针线,一一重收拾。风花雪月,此生长是思忆" 则是诗人通过物象(如书信、刺绣)来表达自己对过去美好的回忆和不愿忘怀的情感。

整首词作以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感情世界和精湛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94)

吴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备。与兄吴俯讲学授徒,合称“江东二吴”。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调鄞县尉。孝宗乾道二年(1166)知安仁县。淳熙元年(1174),通判邕州。淳熙五年(1178),迁知州兼广南西路安抚都监。以亲老奉祠。淳熙七年(1180),起知泰州,寻复奉祠。淳熙十年(1183)卒,年五十九,谥文肃。张栻称他“忠义果断,缓急可仗。”

  • 字:恭父
  • 籍贯:休宁(今属安徽)
  • 生卒年:jǐng)(1125~1183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寿程致政

凉生秋早,正梧桐院落,风清月白。

帘卷香凝人笑喜,应是瀛洲仙谪。

云绕画梁,花明彩服,中有人华发。

恩袍蓝绿,高年况已逾百。

最是有子宜家,兰阶方竞,珠履延佳客。

好唤凌波来洛浦,醉促霓裳仙拍。

玉井开莲,金茎承露,莫惜金尊侧。

试占弧兆,祥光已映南极。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一)寿陈尚书母夫人

东风着意,正群芳未放,蟠桃初缀。

王母当年亲手种,来作人间上瑞。

婺女星躔,金华福地,聊驻千千岁。

恰才八十,百分未及一二。

况是间生英贤,名高日月,未说文昌贵。

今日凝香称寿斝,来岁衮衣当发。

黄贴天香,太白珍膳,押赐传中旨。

戏拈金果,宫娥应是争取。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浣溪沙(其二)和前次范石湖韵

帘额风微紫燕通。楼头柳暗碧云重。

玉人争劝玉西东。

醉拥雕鞍金蹀躞,夜归花院玉葱茏。

归心何事与山浓。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其四)戏陈子长

汗褪香红雪莹肌。装馀静丽雾裁衣。

晚凉新浴倚栏时。

帘卷轻风斜虿发,杯深新月堕蛾眉。

此时风味许谁知。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