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公岂不聪明,嗜好乃如此。
若非以私饵,是物安至止。
彼致者何人,定非端洁士。
草木固为尘,丑名终未已。
这段文字出自北宋画家文同的《书平泉草木记后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思考,揭示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公岂不聪明,嗜好乃如此。”这两句是对平泉草木记作者的赞誉,认为他非但聪明,而且他的兴趣爱好也独具一格,不随波逐流。
“若非以私饵,是物安至止。”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物象不加干预、任其自然生长的态度。这里的“私饵”指的是个人私欲的滋养,“是物安至止”则意味着万物各自安于其所,到达它们存在的极限。
“彼致者何人,定非端洁士。”诗人问及这份淡泊明志乃至何等人物,肯定地说,那一定不是一般清高之士能有的境界。这里强调了达到这种境界的人物必有其不凡之处。
“草木固为尘,丑名终未已。”最后两句,诗人借用草木最终归于尘土的自然规律,来表达对世事无常和个人功业难以永恒的感慨。丑名,即指污名或不好的名字,这里说“丑名终未已”,意味着即便是坏的名声,也终将随风而去,消逝于无形之中。
文同在诗中展现了他对自然和生命本质深刻的理解,以及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不详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卫公当国日,力与天地均。
平泉植草木,取尽四方春。
海岳欲必得,亦能役鬼神。
可笑身未冷,已闻属他人。
枳棘分三径,猿猱结四邻。
茂林修竹地,枕石漱流人。
看雨支藤杖,迎风卸葛巾。
我来怀愧甚,衣上有红尘。
驱马下遥川,残阳促晚鞭。
高林夹广道,乱水入平田。
村落晴如画,桑林昼起烟。
飞鸿正南下,归意满云边。
史祝周坛日,人忧杞国时。
饮池无善效,颒水有遗辞。
仙仗朝三后,蕃仪集四夷。
从今河与洛,长泻凤台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