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期的曹家达所作的《女弟章兰修哀辞三首》中的第一首。诗中充满了对亡故妹妹的深切哀悼之情。
首句“天地一何隘”,感叹天地之狭小,表达了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的感慨。接着,“君生胡不辰”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妹妹未能在最好的时光出生的遗憾和惋惜。
“朝设两楹奠,夕与泥土亲”描绘了妹妹去世后,家人在她生前居所设置祭坛,供奉她的场景,以及她最终回归大地的结局。这既是对逝者最后的告别,也是对生命循环的自然规律的接受。
“茫茫大暮中,千载永弗晨”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无尽和生命的有限,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无限怀念和对未来的深深忧虑。
“昔为掌中珠,今为泉下尘”将妹妹生前的珍贵与逝世后的平凡进行对比,表达了对逝者由生至死转变的深刻感慨。
“安能复归来,招具空备陈”表达了对逝者无法再归来的无奈和对生者无法弥补失去亲人的痛苦的哀叹。
最后一句“送君出南郭,伫立徒伤神”则是诗人亲自送别妹妹,站在南门外,目送她离去,心中满是悲伤和不舍。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场景和比喻,深刻地表达了对亡故亲人的哀思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