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奠日国学观礼闻雅颂

太学时观礼,东方晓色分。

威仪何棣棣,环佩又纷纷。

古乐从空尽,清歌几处闻。

六和成远吹,九奏动行云。

圣上尊儒学,春秋奠茂勋。

幸因陪齿列,聊以颂斯文。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翻译

在太学中观看礼仪,东方渐显晨曦。
威严庄重的仪态如棣棣繁花,环佩声声又如纷飞的玉音。
古老的音乐仿佛从空中消散,清脆歌声何处飘荡?
六律和谐之声悠远传播,九章乐曲令行云起舞。
圣上尊崇儒学,春秋两季祭典表彰功勋。
有幸列席此盛事,姑且以此诗赞颂这博大精深的文化。

注释

太学:古代最高学府。
晓色:清晨的光线。
棣棣:形容众多而有序。
环佩:古代官员的佩饰,象征身份。
古乐:古代的传统音乐。
六和:古代音乐中的六种基本音律。
九奏:指多种乐曲或乐章。
圣上:对皇帝的尊称。
春秋:古代用于记事的两个季节,此处指代一年。
陪齿列:列席之意,指在重要场合参与。
斯文:这里指代儒家文化和学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太学(古代教育机构)举行重要典礼的庄严场景。开篇“太学时观礼,东方晓色分”即设定了这一肃穆氛围,太阳初升之际,礼仪开始,光线似乎也为这份庄重而特别分明。

接下来的“威仪何棣棣,环佩又纷纷”则描绘了参与者们穿着正式服饰,佩戴的玉石器物发出的声音,这些细节都强化了礼仪的隆重感。古代的乐声在空中回荡,清脆的歌声此起彼伏,让人仿佛能听到那种超脱尘世的美妙旋律。

“六和成远吹,九奏动行云”中的“六和”指的是音乐的六种和谐之音,“九奏”则是古代乐曲的一种形式,这里表达了音乐与自然景象的完美结合,仿佛音乐能够引动天地。

“圣上尊儒学,春秋奠茂勋”中“圣上”指的是皇帝或君主对儒家学说的尊崇,“春秋”不仅是时间,也可能暗示《春秋》这部经典的重要性。整句表达了国家对于文化教育的重视。

最后,“幸因陪齿列,聊以颂斯文”则是诗人感慨之情,能够参与这样的场合,是一份莫大的荣幸,因此他用诗歌来颂扬这份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太学观礼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代文化教育的庄重与尊贵,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传统文化和教育理念的尊崇之情。

收录诗词(1)

滕珦(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天性聪明,学问渊深,凡百家末艺无不参究。唐建中元年(780)进士,所试进贤冠赋《释奠日国学听雅颂》诗,为世传诵。珦与同邑舒元舆、同郡冯定及白居易、刘禹锡友善,各赠诗赋。开成五年(840)卒,赠户部尚书,左仆射,赐金紫。著有《梅窗集》《周易通义》

  • 籍贯:婺州(今浙江金华)
  • 生卒年:754—840

相关古诗词

杂曲歌辞(其二)凤归云

饮啄蓬山最上头,和烟飞下禁城秋。

曾将弄玉归云去,金翿斜开十二楼。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尤]韵

杂曲歌辞(其一)凤归云

金井栏边见羽仪,梧桐枝上宿寒枝。

五陵公子怜文彩,画与佳人刺绣衣。

形式: 乐府曲辞

风便磬声远,日斜楼影长。

形式:

赋得玉声如乐

表质自坚贞,因人一扣鸣。

静将金并响,妙与乐同声。

杳杳疑风送,泠泠似曲成。

韵含湘瑟切,音带舜弦清。

不独藏虹气,犹能畅物情。

后夔如为听,从此振琮琤。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