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表质自坚贞,因人一扣鸣。
静将金并响,妙与乐同声。
杳杳疑风送,泠泠似曲成。
韵含湘瑟切,音带舜弦清。
不独藏虹气,犹能畅物情。
后夔如为听,从此振琮琤。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潘存实的作品,名为《赋得玉声如乐》。从这短短的十个字来看,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音乐之美的深刻体会。
"表质自坚贞,因人一扣鸣" 这两句描绘了玉石本身就具有纯净坚硬的品质,一旦有人轻轻敲击,它就会发出清脆的响声。这不仅彰显了玉器的物理特性,也象征着音乐的纯洁和美好。
接下来的"静将金并响,妙与乐同声"则进一步强调了玉石在静谧中与金属共鸣,发出了悦耳动听的声音。这里的“静”字使用得极其精妙,它不仅是环境的描写,更深层次上表达了一种心境。
"杳杳疑风送,泠泠似曲成" 这两句通过对声音细腻的描绘,传递出一种悠扬、流畅之感。诗人用“杳杳”和“泠泠”两个拟声词来形容声音的连绵不绝和清澈悦耳,给人以如听其声般的美好体验。
"韵含湘瑟切,音带舜弦清" 这两句则将玉石之音与古代的乐器——瑟和弓相提并论。这里“韵”字指的是声音的余味,“音”字则直接指代音乐之声。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强调了玉石声音的纯净和高雅。
最后两句"不独藏虹气,犹能畅物情"表达了玉石之音不仅美好,更能传递出深远的情感。这里的“虹气”可能指的是彩色的光芒或是自然界中那些难以捉摸的美丽景象,而“畅物情”则意味着音乐能够穿透一切,表达万物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玉石声音的细致描绘和深入挖掘,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美好声音和情感共鸣的世界。
不详
双旌牧清源,吟看壶公翠。
江畔送行人,千山生暮氛。
谢安团扇上,为画敬亭云。
天坛云似雪,玉洞水如琴。
白云与流水,千载清人心。
君携布囊去,路长风满林。
一入华阳洞,千秋那可寻。
朝游沧海东,暮归何太速。
祗因骑折白龙腰,谪向人间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