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

绿树簇浓阴,草亭结幽境。

山隙补遥天,林杪露帆影。

渡头落日闲,溪流一何迥。

云际忽钟声,野寺傍孤岭。

地僻往还稀,市远鸡犬静。

茅屋三两间,翛然篱落整。

中有太古人,独与尘市屏。

名利两不知,心共白云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丁尧臣的《题画》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脱的画面。首句“绿树簇浓阴”展现了浓密的绿树为画面带来一片清凉的阴凉,暗示了环境的幽静。接着,“草亭结幽境”进一步强调了草亭作为隐逸之地的清雅氛围。

“山隙补遥天,林杪露帆影”两句,通过山峦间隙中透出的天空和远处树林梢头的帆影,表现出空间的开阔和画面的层次感,也暗含着诗人对远方的遐想。

“渡头落日闲,溪流一何迥”则描绘了渡口夕阳西下,溪流悠长的景象,透露出一种悠闲与深远。接下来,“云际忽钟声,野寺傍孤岭”以钟声响起,引出一座孤独的山岭边的野寺,增添了神秘与超凡的意味。

“地僻往还稀,市远鸡犬静”两句写出了人迹罕至的偏远之地,鸡犬声息皆无,更显其宁静与远离尘嚣。最后,“茅屋三两间,翛然篱落整”描绘了简朴的茅屋,篱笆整齐,显示出主人的淡泊生活态度。

“中有太古人,独与尘市屏”表达了诗人理想中的隐士生活,远离尘世纷扰,心境如太古人般纯净。结尾“名利两不知,心共白云冷”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漠,以及心境与白云同冷的超脱情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田园画卷,寓含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浮华的超脱。

收录诗词(5)

丁尧臣(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高邮舟中(其一)

一水连吴楚,长天接海滨。

湖浮城作岸,波涌月随人。

寺壁谁留画,桃源莫问津。

中流频击楫,感慨百年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高邮舟中(其二)

天连湖水碧,远树隔村微。

征雁几行急,秋风何处归。

波摇帆影活,云带夕阳飞。

多少间鸥鹭,应怜作客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赠隐居

四围岚翠锁烟萝,结得茅庐傍涧阿。

地僻不嫌人迹少,树深祇觉雨声多。

摘将松子烹新茗,采取兰茎补绿蓑。

几度光阴浑不记,窗前日月自经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阿房

百里骊山一炬焦,劫灰何处认前朝。

诗书焚后今犹在,到底阿房不耐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