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张祥龄的《前后蜀杂事诗(其七)》描绘了一幅凄清冷寂的画面。首句“满地杨花暮雨时”,通过“杨花”和“暮雨”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落寞、哀伤的氛围,仿佛是春天即将过去,杨花飘零,细雨纷飞,时光流转中充满了淡淡的离别与无奈。
次句“无人复唱柳枝词”,进一步强化了孤独感,暗示往日或许有歌者在暮雨中吟唱柳词,但现在却空寂无声,只剩下自然的寂静,使人想起逝去的美好和人事变迁。
后两句“秋坟古木宣华苑,夜月楼台鬼唱诗”,将场景转移到秋季的陵园,古木参天,曾经繁华的宣华苑如今只剩荒凉。夜晚月光下,楼台显得更加阴森,似乎有鬼魂在低吟浅唱,增添了神秘而悲凉的气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繁华的怀念以及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感慨,具有浓厚的历史沧桑感和幽深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