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梵志的《题阙》系列之五十。王梵志的诗歌以通俗易懂、寓言式的风格著称,常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深刻的人生哲理。
“有德之心下,无才意即高。” 这两句诗首先提出了一种对比,强调了品德与才能在评价一个人时的不同标准。这里的“有德之心”指的是内心充满道德品质的人,而“无才意即高”则暗示了在某些情况下,缺乏显赫才能的人也可能因其高尚的品德而被人们尊敬和看重。
接下来,“但看行滥物,若个是坚牢。” 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前文的观点。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行滥物”),诗人指出并非所有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的事物都是真正的坚固和可靠(“坚牢”)。这暗含着对社会上一些表面现象的批判,同时也提醒读者,不应仅凭外在表现来判断事物或人的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道德和哲学思考,鼓励人们重视内在的品德而非仅仅追求外在的才华或物质财富。它提醒我们,在评价自己和他人时,应更注重内在的品质和持久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