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攽所作的《次韵酬盛秘丞黑桃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春与秋的不同景象,以及果实成熟的变化,通过对比春华与秋实,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
首句“春华各自媚”,描绘了春天百花齐放,各自展现其美丽的情景。接着,“秋实顿能殊”则转而描述秋天果实累累,呈现出与春天截然不同的景象。这两句通过对比春华与秋实,展现了自然界由生机盎然到收获丰盈的转变过程。
“悴貌从黎黑,丹心固硕肤”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这里将果实的外在变化与内在品质进行了对比,即使外表因成熟而变色,但果实的内心——即其营养价值和品质——依然保持不变,象征着内在价值不因外在变化而减损。
接下来,“榴花随使者,荔子赐匈奴”两句运用了典故,通过榴花和荔枝的比喻,暗示了自然界的馈赠与人类社会的联系。榴花可能象征着使者,传递着自然的恩赐;而荔枝作为贡品,被赐予远方的匈奴,体现了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最后,“寄语玄都客,相疑失味腴”两句则是诗人对某种特定情境下的感慨。这里“玄都客”可能是指某些难以理解或难以接近的人或事物,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希望与理解、沟通的愿望,同时也暗含了对某些事物或情境的复杂性与微妙性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社会现象的隐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洞察和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