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松

乔枝偃盖势凌云,一植幽庭度几春。

荣落未曾同众木,孤贞长自伴闲人。

风生静夜寒声健,雪霁遥峰翠色新。

萧洒最宜禅定起,坐观行绕远埃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高大的乔木枝叶茂盛直逼云天,一棵栽在幽深庭院度过多少个春天。
它的荣枯从未与寻常树木同步,独自保持坚贞陪伴着悠闲的人们。
夜晚微风吹过,带来清冷的声音,雪后远处山峰的翠绿色彩显得清新。
这种潇洒最适合禅定后起身,无论是坐着观赏还是绕行,远离尘世的喧嚣。

注释

乔枝:高大的树枝。
偃盖:茂盛覆盖。
凌云:直逼云天。
一植:一棵种植。
幽庭:幽深的庭院。
度几春:度过多个春天。
荣落:生长和凋零。
未曾:从未。
同众木:与普通树木一样。
孤贞:独自坚贞。
闲人:悠闲的人。
风生:微风起。
静夜:寂静的夜晚。
寒声:清冷的声音。
雪霁:雪后放晴。
翠色新:翠绿的新鲜色彩。
萧洒:潇洒。
禅定:禅修静思。
起:起身。
行绕:绕行。
远埃尘:远离尘世。

鉴赏

这首诗名为《庭松》,是宋代僧人释智圆所作。诗人以庭中高大的松树为描绘对象,展现了松树的不凡姿态和高尚品格。首句“乔枝偃盖势凌云”形象地描绘了松树挺拔的姿态,仿佛直插云霄;“一植幽庭度几春”则强调了松树在静谧庭院中度过无数个春天的岁月。

接下来,“荣落未曾同众木”表达了松树不同于寻常树木,四季常青,不随众木的枯荣而变化,显示出其坚韧与独立;“孤贞长自伴闲人”进一步赞美了松树的孤高贞洁,成为清闲之人的心灵伴侣。诗人通过“风生静夜寒声健,雪霁遥峰翠色新”描绘了松树在风雪中的坚韧与生机,即使在寂静的夜晚或雪后初晴时,它依然保持翠绿,给人清新之感。

最后两句“萧洒最宜禅定起,坐观行绕远埃尘”传达出松树的超然与洒脱,最适合激发禅定之心,让人在欣赏它的同时,也能洗涤心灵,远离世俗的尘埃。整首诗以松树寓言,寄寓了诗人对高洁品性的追求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415)

释智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籍贯:,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976~1022

相关古诗词

春日闲居即事寄元敏上人

门掩平湖避俗嚣,静观风景识春朝。

庭梅向日花全拆,岳树连云雪未消。

少壮可惊年暗减,幽栖翻觉睡偏饶。

相知赖有曹溪子,禅外时来慰寂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春日湖居书事寄子璿师

闲居作赋拟安仁,壮志潜消白发新。

烟浪静牵来往梦,莺花深慰寂寥身。

野塘草绿湖村暮,石鼎茶香岳寺春。

终学支公买山住,白云深处待为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春晚言怀寄聪上人

晚树归禽乱,翛然古院空。

清谈远君子,幽兴寄丝桐。

短发全成雪,残花半逐风。

终期结真侣,归老乱云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融融春色伴花荣,浓翠参差雨乍晴。

低拂冷烟元亮宅,静笼明月亚夫营。

叶浮晚水愁眉细,絮落春衣雪片轻。

莫上隋堤思往事,万株萧索傍河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