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望夜侍宴宣德门呈昭文富丞相

帝阙开金狄,仙舆下玉京。

建春天上斗,不夜海边城。

佛火依山出,星榆夹道明。

清尘随汉跸,紫气护轩营。

皓月楼前近,鲜风仗里经。

烟云供瑞色,箫鼓献欢声。

梵宇千花落,祠光众雉惊。

宸仪收宝扇,台座冠朝缨。

客守宫门燎,鸡传徼署更。

皇杯频瞩劝,应为泰阶平。

形式: 排律

翻译

皇宫大门开启,金色神兽守卫,仙车从天而降,驶向玉京仙境。
春天的庆典在天上举行,不夜的海滨城市灯火通明。
佛光映照山川,路边的榆树星辉闪烁。
清风拂过皇帝的车驾,紫气环绕宫殿周围。
皓月明亮照耀楼阁,清风轻拂仪仗队伍。
祥云呈现瑞彩,乐鼓奏出欢快的旋律。
寺庙花落如雨,神祠的光芒令飞鸟惊动。
皇帝收起珍贵的扇子,高坐在朝堂之上。
守卫宫门的官员点燃火炬,更替的鸡鸣报时。
皇帝频频举杯劝酒,应是天下安宁,国泰民安。

注释

帝阙:皇宫大门。
金狄:金色神兽。
仙舆:神仙乘坐的车辆。
玉京:道教中的天宫。
佛火:佛光。
星榆:星辉映照的榆树。
汉跸:皇帝的车驾。
紫气:古代认为吉祥的紫色云气。
皓月:明亮的月亮。
梵宇:寺庙。
祠光:神祠的光芒。
宸仪:皇帝的仪态。
泰阶:古代象征国家稳定的阶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宫廷宴会,通过精致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当时皇宫的壮丽景象和隆重气氛。

“帝阙开金狄,仙舆下玉京”两句开篇,以宏伟的画面引入,描绘帝王威严的宫殿与神秘的车驾,这里的“帝阙”指的是皇帝居住的地方,而“仙舆”则是传说中神仙乘坐的车辆。

接下来的“建春天上斗,不夜海边城”两句,通过对比春天星空和不夜的边关城市,表现了宴会时日夜相连、灯火通明的情景。

“佛火依山出,星榆夹道明”中,“佛火”指的是古代一种用于照明的火炬,而“星榆”则是指路旁的树木,这两句描绘了宴会举行时夜晚的光线效果。

“清尘随汉跸,紫气护轩营”两句则表现了皇帝出行时清净无尘,以及围绕着皇宫的祥瑞之气。

“皓月楼前近,鲜风仗里经”中,“皓月”形容明亮如同皎洁之月,而“鲜风”则是指和煦宜人的微风,这两句描写宴会场所的美好环境。

“烟云供瑞色,箫鼓献欢声”则通过对比烟云与箫鼓的音响,传达了宴会中祥瑞之气和热烈的情绪。

“梵宇千花落,祠光众雉惊”两句,通过描写佛寺中的花瓣纷飞,以及神灵庙宇中的光芒与众多的翎羽装饰,进一步渲染了宴会的隆重气氛。

“宸仪收宝扇,台座冠朝缨”则是对皇帝举止和服饰的描绘,以此彰显其威严与庄重。

最后,“客守宫门燎,鸡传徼署更”两句,则透露出宴会结束后的夜深人静以及巡逻警卫的景象。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对照手法,将皇家盛宴的各个方面都描绘得淋漓尽致,展现了作者宋庠在文学上的高超造诣。

收录诗词(833)

宋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正月望夜闻影灯之盛斋中孤坐因写所怀

汉家太一昏祠日,宝炬神灯遍京室。

仁寿先从殿里开,纤阿正傍楼前出。

传闻陌上乐康年,宝骑如龙人若仙。

骖驔始见斗城曲,烂熳还逢星汉边。

妍歌巧笑竞赓续,万状晶荧夺人目。

洛桥罗袜自生尘,楚国香缨不藏烛。

五侯四姓共豪华,况乃经过赵李家。

迷路非关武陵水,添妆祗为寿阳花。

九门启钥光如昼,若个游人不回首。

春宵病客独无悰,挟册焚香坐虚牖。

坐久更阑可奈何,著书自古穷愁多。

钟磬笙竽尽邻里,谁能载酒来相过。

形式: 古风

汉将三首(其三)

薄伐乃中谋,和亲非上策。

匈奴负汉恩,男儿喜边檄。

故岁出定襄,今年救张掖。

沙平落日黄,月迥遥峰白。

急击右地兵,连俘月支馘。

幕府省文书,家人非尺籍。

夜拔五岭旗,晨追六骡迹。

陛下焚谤书,孤臣勒燕石。

形式: 排律

汉将三首(其二)

频年随校尉,晚节事轻车。

瞻烽数奔命,辞第讵为家。

轻赍绝瀚海,间道袭昆邪。

双鞬朝负羽,三鼜夜鸣笳。

金痍先雨觉,蓬鬓后霜华。

如何差六级,遽使抱长嗟。

形式: 排律 押[麻]韵

玉宸殿并三枝牡丹歌

中天帝圃蕃英蕤,氤氲嘉祥凝朝曦。

竹间芳种易封殖,叠萼三葩同茂枝。

庆云景宿共灵意,鸿英托寓兹为美。

华夷面内始并柯,慈孝欢心遂联蘤。

云旂羽葆驻天临,玩此能无悦圣心。

幽香自逐德馨远,丽色更缘眉彩深。

因生轶草兼平露,荐祉神庭幸同侣。

盛开已被帝琴风,纵落犹成佛天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