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少年学骑射,勇冠并州儿。
直爱出身早,边功沙漠垂。
戎鞭腰下插,羌笛雪中吹。
膂力今应尽,将军犹未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少年英勇善战的形象,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和军人的英勇气概。
“少年学骑射,勇冠并州儿。” 这两句直接点出了主角色的年轻和勇猛,他在众多并州的少年中脱颖而出,显示了非凡的武艺和英勇。
“直爱出身早,边功沙漠垂。” “直爱” 表示对军事生涯的热爱,“出身早” 则透露了这位少年可能经历过早熟的磨练,而“边功沙漠垂”则是诗人以壮丽的景象描绘少年在边疆上的战绩和贡献,尽管环境艰苦,但他依然坚守岗位。
“戎鞭腰下插,羌笛雪中吹。” 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军人的日常生活和战斗场景,“戎鞭” 象征着武力,而“腰下插”则是战士行走时的习惯动作;“羌笛” 是一种边塞地区特有的乐器,能在严寒的雪中吹奏,显示了军人们即使在恶劣环境中也不忘娱乐和精神生活。
“膂力今应尽,将军犹未知。”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少年英勇战士的赞赏之情。少年将自己的体力发挥到了极致,但这位将军似乎还没有完全意识到眼前这个年轻人的潜力和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少年武士生活片段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边塞英雄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唐代边疆地区的军事文化和社会现实。
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
物在人亡无见期,闲庭系马不胜悲。
窗前绿竹生空地,门外青山如旧时。
怅望秋天鸣坠叶,巑岏枯柳宿寒鸱。
忆君泪落东流水,岁岁花开知为谁。
远公遁迹庐山岑,开士幽居祇树林。
片石孤峰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
指挥如意天花落,坐卧闲房春草深。
此外俗尘都不染,惟馀玄度得相寻。
东园长新笋,映日复穿篱。
迸出依青嶂,攒生半绿池。
色因林向背,行逐地高卑。
但恐春将老,青青独尔为。
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
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
云入授衣假,风吹闲宇凉。
主人尽欢意,林景昼微茫。
清切晚砧动,东西归鸟行。
淹留怅为别,日醉秋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