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自西洞庭阻风登鼋山绝顶

亲朋挽衣留不住,逆风舟向平滩驻。

滩头寂寞谁与言,青鞋飞纵颠厓步。

鼋头戴山山不崩,东望东海西吴兴。

群峰罗列七十二,如拱如立如奔腾。

我行天下亦多矣,所至有山或无水。

其间有水却无山,何处能兼山水美。

苍茫万顷浮孱颜,惟有海上三神山。

杳然可望不可到,不如此地日夕随我往与还。

胡为十年才一到,风乎尔知吾所好。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自西洞庭,途中遇风,被迫登上了鼋山绝顶的景象。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首句“亲朋挽衣留不住”,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急于归家的心情,即使亲朋好友极力挽留也无法阻止他前行的脚步。接着,“逆风舟向平滩驻”一句,通过舟行遇风的场景,展现了旅途中的艰难与挑战。

“滩头寂寞谁与言”一句,表达了诗人独自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孤独感。“青鞋飞纵颠厓步”则展现了诗人登山的勇猛与决心,即使山路险峻,也阻挡不了他探索的脚步。

“鼋头戴山山不崩”一句,以鼋头承载大山的形象,象征着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接下来的“东望东海西吴兴”两句,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远眺海景的壮丽景色。

“群峰罗列七十二,如拱如立如奔腾”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周围山峰的形态各异,仿佛在迎接诗人的到来。而“我行天下亦多矣,所至有山或无水”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各地风景的广泛体验,以及对山水美景的独特见解。

“苍茫万顷浮孱颜,惟有海上三神山”两句,将目光转向更广阔的海洋,点出了诗人对神秘海岛的向往。最后,“杳然可望不可到,不如此地日夕随我往与还”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眼前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能够在此地自由来去的满足感。

“胡为十年才一到,风乎尔知吾所好”两句,则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为何久未归来,以及为何对这片土地情有独钟的思考。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将发阻风

晚发西山舟欲北,天风吹我复还家。

十年一到非容易,独立平原看稻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将发阻雨

前日风相款,今朝雨特留。

平生故乡意,欲去更悠悠。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尤]韵

秉之送至京口别去有诗和之(其一)

隔江相送望芜城,四海悠悠见汝情。

事触悲欢心易醉,别牵南北梦先惊。

日边莫负看花约,湖上还寻种橘盟。

惆怅金山一回首,秋风独作蓟门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秉之送至京口别去有诗和之(其二)

相送不知远,直到江头住。

遥遥一片心,随我江北去。

子心在江北,我心在江南。

身心不相谋,日夕长酣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