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府.蛮子朝.刺将骄而相备位也

蛮子朝,泛皮船兮渡绳桥,来自巂州道路遥。

入界先经蜀川过,蜀将收功先表贺。

臣闻云南六诏蛮,东连牂牁西连蕃。

六诏星居初琐碎,合为一诏渐强大。

开元皇帝虽圣神,唯蛮倔强不来宾。

鲜于仲通六万卒,征蛮一阵全军没。

至今西洱河岸边,箭孔刀痕满枯骨。

谁知今日慕华风,不劳一人蛮自通。

诚由陛下休明德,亦赖微臣诱谕功。

德宗省表知如此,笑令中使迎蛮子。

蛮子导从者谁何,摩挲俗羽双隈伽。

清平官持赤藤杖,大将军系金呿嗟。

异牟寻男寻閤劝,特敕召对延英殿。

上心贵在怀远蛮,引临玉座近天颜。

冕旒不垂亲劳徕,赐衣赐食移时对。

移时对,不可得,大臣相看有羡色。

可怜宰相拖紫佩金章,朝日唯闻对一刻。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蛮族首领朝见,乘着皮革制成的船,渡过绳索桥,从巂州远道而来。
进入中原要先经过蜀地,蜀地将领收服了他们,首先表功祝贺。
我听说云南的六个诏国,东边连接牂牁,西边与外国相邻。
起初六个诏国星罗棋布,后来合并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开元皇帝虽然圣明,但蛮族倔强不肯来朝。
鲜于仲通率六万士兵征伐,却在一场战斗中全军覆没。
直到如今在西洱河边,仍可见到箭孔刀痕累累的枯骨。
谁能想到如今他们仰慕华夏文化,不需一兵一卒便自动前来通好。
这确实是因为陛下的仁德光明,也依赖微臣的诱导劝说。
德宗皇帝看到奏表,知晓这些情况,笑着命令中使去迎接蛮族首领。
蛮族首领的随从都是些什么人?手持摩挲羽毛的双隈伽。
清平官拿着红色藤杖,大将军佩戴着金色呿嗟。
异牟寻的儿子寻閤劝,被特别召见,在延英殿回答皇帝的问题。
皇上以怀柔远人之心对待蛮族,亲自接见他们,让他们靠近天子之颜。
冕旒不垂下,亲自表示欢迎,赐予衣物食物,长时间交谈。
长时间交谈,难得的机会,大臣们看着都有羡慕的神色。
可怜那些身居高位的宰相,佩带紫色绶带、金色印章,朝日里只能听到片刻的应对时间。

注释

蛮子:指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
巂州:古地名,今四川西昌一带。
蜀川:指四川地区。
六诏:唐代南诏的六个部落。
牂牁:古国名,位于今贵州西部。
蕃:古代对西方和西南少数民族的泛称。
开元皇帝:指唐玄宗李隆基。
鲜于仲通:唐朝将领,曾征讨南诏。
西洱河:位于云南大理的河流。
中使:宫廷中的使者。
清平官:南诏的高级官员,类似宰相。
赤藤杖:南诏官员使用的象征权力的杖。
金呿嗟:南诏大将军的饰物。
异牟寻:南诏王的名字。
寻閤劝:异牟寻的儿子。
延英殿:唐代皇宫中的殿堂,皇帝召见臣子的地方。
冕旒:古代帝王、诸侯戴的礼帽,旒指帽檐下悬垂的玉串,此处代指皇帝。
拖紫佩金章:形容高官显贵,紫代表紫绶带,金章代表金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从蛮子地区归来的朝贡场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现实状况的描写,表达了对边疆民族和谐相处的赞美以及中央政府德政所致的深远影响。全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作者的才华和胸襟。

诗人首先通过“蛮子朝,泛皮船兮渡绳桥,来自巂州道路遥”等句,描绘出蛮族归来时的壮观场面,展示了一种边疆民族与中原王朝交流互鉴的景象。接着,“蜀将收功先表贺”一句,则暗示了中央政府对蛮族归顺表示赞赏。

在“臣闻云南六诏蛮,东连牂牁西连蕃”等诗句中,诗人通过历史的回顾,说明了过去蛮族地区分裂和抵抗的情形,以及后来逐渐统一强大的过程。这部分内容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渊博知识,更是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一种艺术处理。

“开元皇帝虽圣神,唯蛮倔强不来宾。鲜于仲通六万卒,征蛮一阵全军没”两句,通过历史事件的提及,表达了过去中央与边疆民族之间冲突的严峻性质,同时也间接赞美了唐朝开元年间皇帝的圣明。

“至今西洱河岸边,箭孔刀痕满枯骨”一句,则是对过去战争留下的伤痕进行的描写,通过这些历史遗迹,诗人传达了一种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

而在后半段,“谁知今日慕华风,不劳一人蛮自通。诚由陛下休明德,亦赖微臣诱谕功”等句中,诗人的笔触转向了赞美当下的政治成就和民族关系的改善。这不仅是对中央政府政策的肯定,也是对自己作为“微臣”的作用的一种自我肯定。

最后,“冕旒不垂亲劳徕,赐衣赐食移时对”等句,则描写了蛮族使者受封赏的场景,以及中央政府领导与边疆民族代表之间的亲密交流。诗人通过这种细腻的描绘,强调了中央集权和多元文化共存的重要性。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历史洞察力和艺术表现力,也反映出唐代文学对现实政治生活深刻关注的一面。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新乐府.道州民.美臣遇明主也

道州民,多侏儒,长者不过三尺馀。

市作矮奴年进送,号为道州任土贡。

任土贡,宁若斯。

不闻使人生别离,老翁哭孙母哭儿。

一自阳城来守郡,不进矮奴频诏问。

城云臣按六典书,任土贡有不贡无。

道州水土所生者,只有矮民无矮奴。

吾君感悟玺书下,岁贡矮奴宜悉罢。

道州民,老者幼者何欣欣。

父兄子弟始相保,从此得作良人身。

道州民,民到于今受其赐,欲说使君先下泪。

仍恐儿孙忘使君,生男多以阳为字。

形式: 乐府曲辞

新乐府.黑潭龙.疾贪吏也

黑潭水深黑如墨,传有神龙人不识。

潭上架屋官立祠,龙不能神人神之。

丰凶水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

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

神之来兮风飘飘,纸钱动兮锦伞摇。

神之去兮风亦静,香火灭兮杯盘冷。

肉堆潭岸石,酒泼庙前草。

不知龙神享几多,林鼠山狐长醉饱。

狐何幸,豚何辜,年年杀豚将喂狐。

狐假龙神食豚尽,九重泉底龙知无。

形式: 乐府曲辞

新乐府.新丰折臂翁.戒边功也

新丰老翁八十八,头鬓眉须皆似雪。

玄孙扶向店前行,左臂凭肩右臂折。

问翁臂折来几年,兼问致折何因缘。

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

惯听梨园歌管声,不识旗枪与弓箭。

无何天宝大徵兵,户有三丁点一丁。

点得驱将何处去,五月万里云南行。

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

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

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

皆云前后征蛮者,千万人行无一回。

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

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搥折臂。

张弓簸旗俱不堪,从兹始免征云南。

骨碎筋伤非不苦,且图拣退归乡土。

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

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

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

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孤骨不收。

应作云南望乡鬼,万人冢上哭呦呦。

老人言,君听取。

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不赏边功防黩武。

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

边功未立生人怨,请问新丰折臂翁。

形式: 乐府曲辞

新乐府.缚戎人.达穷民之情也

缚戎人,缚戎人,耳穿面破驱入秦。

天子矜怜不忍杀,诏徙东南吴与越。

黄衣小使录姓名,领出长安乘递行。

身被金创面多瘠,扶病徒行日一驿。

朝餐饥渴费杯盘,夜卧腥臊污床席。

忽逢江水忆交河,垂手齐声呜咽歌。

其中一虏语诸虏,尔苦非多我苦多。

同伴行人因借问,欲说喉中气愤愤。

自云乡管本凉原,大历年中没落蕃。

一落蕃中四十载,遣著皮裘系毛带。

唯许正朝服汉仪,敛衣整巾潜泪垂。

誓心密定归乡计,不使蕃中妻子知。

暗思幸有残筋力,更恐年衰归不得。

蕃候严兵鸟不飞,脱身冒死奔逃归。

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

惊藏青冢寒草疏,偷渡黄河夜冰薄。

忽闻汉军鼙鼓声,路傍走出再拜迎。

游骑不听能汉语,将军遂缚作蕃生。

配向东南卑湿地,定无存恤空防备。

念此吞声仰诉天,若为辛苦度残年。

凉原乡井不得见,胡地妻儿虚弃捐。

没蕃被囚思汉土,归汉被劫为蕃虏。

早知如此悔归来,两地宁如一处苦。

缚戎人,戎人之中我苦辛。

自古此冤应未有,汉心汉语吐蕃身。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