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卷

掩卷频秋望,无人共展眉。

残阳留古树,白鸟下寒池。

簪组心还倦,风骚志未衰。

登临一长叹,还失渭川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常常合上书卷遥望秋天,却无人能与我一同舒展眉头。
夕阳余晖洒在古老的树木上,白色的鸟儿飞落在寒冷的池塘边。
官场琐事让我心生厌倦,虽然仍然怀有诗人的志向。
登高远眺,不禁长声叹息,错过了与渭川的约定。

注释

掩卷:放下书卷。
频:频繁。
秋望:秋天远望。
无人:没有别人。
共展眉:一起舒展眉头,表示共同的欢愉。
残阳:落日余晖。
古树:古老的树木。
白鸟:白色的鸟。
寒池:寒冷的池塘。
簪组:古代官员的冠饰,借指官场。
心还倦:内心感到厌倦。
风骚:这里指文采和才情。
志未衰:志向并未消减。
登临:登高远望。
一长叹:一声深深的叹息。
渭川:渭水,此处代指期望或约定。
期:约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寇准的《掩卷》,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在秋日掩卷沉思的场景。首句“掩卷频秋望”展现了诗人放下书卷后常常远眺秋景,流露出一种孤独和寂寥之感。次句“无人共展眉”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无人分享的落寞,暗示了内心的孤寂。

接下来,“残阳留古树,白鸟下寒池”两句通过自然景象,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夕阳余晖洒在古老的树木上,而寒池边的白鸟归巢,这些画面都寓含着时光流逝和岁月沧桑的感慨。

“簪组心还倦,风骚志未衰”表达了诗人虽然官场生涯感到疲惫,但内心深处的文人情怀和壮志并未消减。最后一句“登临一长叹,还失渭川期”,诗人登高远望,发出一声叹息,表达了对未能实现政治理想的遗憾,以及对渭川(可能指长安或政治理想之地)的期待未能如愿的失落。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寇准在仕途中的孤独与无奈,以及他对理想抱负的坚守。

收录诗词(299)

寇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1023)九月,又贬衡州司马,是时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 字:平仲
  • 籍贯: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
  • 生卒年:961-1023

相关古诗词

喜吉上人至

喜师来访我,幽会兴何长。

清论都无倦,乡愁顿欲忘。

疏林秋色暮,虚阁水风凉。

久坐慵言别,微阳下短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喜吉上人至

邺北至夔城,三千里外程。

劳寻苦吟伴,独入乱山行。

楚水秋无际,巴猿夜有声。

逢师不能寐,因话故乡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寓居有怀

疏林频落叶,孤僻继离骚。

独坐闻鸿远,闲吟见月高。

梦回更自永,思苦夜何劳。

寂寂西郊内,披衣听海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湖上作

极目望南浦,望中生远思。

雁沉芳草渡,烧断夕阳陂。

岁月寒萍梗,江山念别离。

犹馀清夜梦,暂与白云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