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邺北至夔城,三千里外程。
劳寻苦吟伴,独入乱山行。
楚水秋无际,巴猿夜有声。
逢师不能寐,因话故乡情。
这首诗是宋代寇准所作的《喜吉上人至》,描绘了诗人从邺北远行至夔城的艰辛旅程。首句"邺北至夔城,三千里外程"展现了诗人长途跋涉的距离,显示出旅途的遥远和艰辛。接着,"劳寻苦吟伴,独入乱山行"表达了诗人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却只能独自穿越乱山的孤寂与不易。
"楚水秋无际,巴猿夜有声"两句通过描绘楚地秋水连天和巴蜀夜晚猿猴的哀鸣,渲染出一种凄清而深远的意境,暗示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最后,"逢师不能寐,因话故乡情"写诗人遇见了吉上人,却因为思乡心切而难以入眠,于是与之倾诉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行旅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情感变化,展现了诗人旅途的艰辛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情感真挚,富有诗意。
不详
汉族。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1023)九月,又贬衡州司马,是时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疏林频落叶,孤僻继离骚。
独坐闻鸿远,闲吟见月高。
梦回更自永,思苦夜何劳。
寂寂西郊内,披衣听海涛。
极目望南浦,望中生远思。
雁沉芳草渡,烧断夕阳陂。
岁月寒萍梗,江山念别离。
犹馀清夜梦,暂与白云期。
凤跸出重城,宸游顺物情。
槛花红蕊盛,苑树绿阴成。
雨过池塘静,风来殿阁清。
乐和尧酒满,千载乐升平。
身名长似梦,家计尽萧然。
旅宦游梁苑,归心满渭川。
郊原秋变色,桑柘晚生烟。
愿得长闲去,何妨老一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