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守詹君见和,复次韵

已破谁能惜甑盆,颓然醉里得全浑。

欲求公瑾一囷米,试满庄生五石樽。

三杯卯困忘家事,万户春浓感国恩。

刺史不须要半道,篮舆未暇走山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已经破碎的东西,谁还会珍惜那甑和盆,只能在醉酒中寻求一种完整的感受。
想要像周瑜那样得到满满一囷米,只求能像庄子那样畅饮五石大坛的酒。
喝到三杯就昏昏沉沉忘了家中的琐事,满城春色中更深深感受到国家的恩惠。
作为刺史,我不需要半路干涉,还没来得及坐上竹轿,就不想匆匆忙忙去山村巡查。

注释

甑盆:古代炊具,甑用来蒸饭,盆用来盛水或食物。
公瑾:周瑜,三国时期吴国名将,这里代指丰足的粮食。
庄生:庄子,战国时期哲学家,这里借指饮酒的豪放。
刺史:古代官职,地方长官。
篮舆:竹轿,古代的一种轻便交通工具。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描写乡村生活和农事的诗,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已破谁能惜甑盆”一句,通过对旧物的不弃置,表现出诗人对传统和过往生活的珍视之情。接下来的“颓然醉里得全浑”,则描绘了一种在酒精的影响下获得精神满足的场景。

第三、四句“欲求公瑾一囷米,试满庄生五石樽”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农作物丰收的期待。其中,“公瑾”、“庄生”可能是当地农户的名字,这里的提及增添了一种亲切和具体。

“三杯卯困忘家事,万户春浓感国恩”则表达了诗人在饮酒后对家庭琐事的暂时遗忘,以及对国家赋予的恩惠——可能是减免税赋或其他惠民措施——所产生的情感。

最后两句“刺史不须要半道,篮舆未暇走山村”则描绘了一种忙碌而又悠闲的生活状态。诗人没有必要急于编写历史,也无暇去探访远方的山村。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刻画,以及对自然和社会恩惠的感怀,展现了苏轼特有的田园诗意境和哲学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他超脱世俗、自在悠然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花落复次前韵

玉妃谪堕烟雨村,先生作诗与招魂。

人间草木非我对,奔月偶桂成幽昏。

闇香入户寻短梦,青子缀枝留小园。

披衣连夜唤客饮,雪肤满地聊相温。

松明照坐愁不睡,井华入腹清而暾。

先生来年六十化,道眼已入不二门。

多情好事馀习气,惜花未忍都无言。

留连一物吾过矣,笑领百罚空罍樽。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白水山佛迹岩

何人守蓬莱,夜半失左股。

浮山若鹏蹲,忽展垂天羽。

根株互连络,崖峤争吞吐。

神工自炉韝,融液相缀补。

至今馀隙罅,流出千斛乳。

方其欲合时,天匠麾月斧。

帝觞分馀沥,山骨醉后土。

峰峦尚开阖,涧谷犹呼舞。

海风吹未凝,古佛来布武。

当时汪罔氏,投足不盖拇。

青莲虽不见,千古落花雨。

双溪汇九折,万马腾一鼓。

奔雷溅玉雪,潭洞开水府。

潜鳞有饥蛟,掉尾取渴虎。

我来方醉后,濯足聊戏侮。

回风卷飞雹,掠面过强弩。

山灵莫恶剧,微命安足赌。

此山吾欲老,慎勿厌求取。

溪流变春酒,与我相宾主。

当连青竹竿,下灌黄精圃。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咏汤泉

积水焚大槐,蓄油灾武库。

惊然丞相井,疑浣将军布。

自怜耳目隘,未测阴阳故。

郁攸火山烈,觱沸汤泉注。

岂惟渴兽骇,坐使痴儿怖。

安能长鱼鳖,仅可燖狐兔。

山中惟木客,户外时芒屦。

虽无倾城浴,幸免亡国污。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江郊

江郊葱昽,云水茜绚。埼岸斗入,洄潭轮转。

先生悦之,布席閒燕。初日下照,潜鳞俯见。

意钓忘鱼,乐此竿线。优哉悠哉,玩物之变。

形式: 四言诗 押[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