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两论久研精,龙安受请行。
春城雨雪霁,古寺殿堂明。
白发老僧听,金毛师子声。
同流有谁共,别著国风清。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接受邀请前往龙安进行讲经的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物状态的精致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
“两论久研精”表明僧人的学识渊博,研究佛法已达到了很高的境界。“龙安受请行”则说明这次讲经是应邀前往龙安进行的,这里“龙安”可能指的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是寺院的名字。
“春城雨雪霁,古寺殿堂明”描绘了季节和环境,春天的雨雪刚刚停止,古老的寺庙显得格外清晰。这里不仅塑造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让人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宁静。
“白发老僧听,金毛师子声”则是对听众和讲经者的描写。“白发老僧”形象地表达了僧人的年迈与智慧,而“金毛师子声”则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某种称谓或装饰,展示了讲经者尊贵的身份。
最后,“同流有谁共,别著国风清”表达了诗人对这次讲经活动的赞美和对僧人的敬意。这里的“同流”可能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而“别著国风清”则是说这种文化交流让国风更加清新。
整首诗语言庄重,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文人对于佛教文化的尊崇和对知识传承的赞美。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林下钟残又拂衣,锡声还独向南飞。
千峰冷截冥鸿处,一径险通禅客归。
青石上行苔片片,古杉边宿雨霏霏。
劳生有愿应回首,忍著无心与物违。
独携谭柄去,千里指人寰。
未断生徒望,难教白日闲。
空江横落照,大府向西山。
好骋陈那孔,谁云劫石顽。
尘中名利热,鸟外水云闲。
吾子多高趣,秋风独自还。
空囊随客棹,几宿泊湖山。
应有吟僧在,邻居树影间。
我亦游山者,常经旧所经。
雪消天外碧,春晓海中青。
可见乱离世,况临衰病形。
怜君此行兴,独入白云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