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祝融峰题上封寺二首(其一)

磴险梯危路忽穷,胜游须到祝融峰。

九千丈外云间寺,一万年馀石上松。

引手莫高疑触斗,临池毋久恐兴龙。

此山惜与中都远,未得君王检玉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攀登祝融峰的壮丽景象和复杂心情。首句“磴险梯危路忽穷”以“磴”、“梯”、“路”三个字形象地展现了登山之路的艰险,暗示了旅程的不易。接着,“胜游须到祝融峰”则表达了对到达山顶美景的期待与决心。

“九千丈外云间寺,一万年馀石上松”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寺庙与松树置于极高的位置,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雄伟,也寓意着精神追求的高远。同时,通过数字“九千丈”和“一万年”,诗人巧妙地将时间与空间的概念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现实、接近永恒的意境。

“引手莫高疑触斗,临池毋久恐兴龙”这两句则在赞叹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提醒人们要保持敬畏之心,避免过分亲近自然,以免引发不测。这里“触斗”和“兴龙”分别借用了古代神话中的元素,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和警示意味。

最后,“此山惜与中都远,未得君王检玉封”表达了诗人对未能亲自向君王展示此山美景的遗憾,同时也流露出对君王的尊敬之情。整首诗不仅赞美了自然风光,还蕴含了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关怀。

收录诗词(249)

刘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登祝融峰题上封寺二首(其二)

寒风吹脑赤霄边,飞鸟犹难到绝巅。

下见人间又成海,恍惊身世此何天。

岩腰半白春留雪,僧面多黔日冒烟。

我亦淮南宗姓后,举家应合到神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贯之自岳先还衡阳示诗见别次韵奉和

云壑登临杖屦随,狂歌清醉乐忘疲。

拍肩正赋游仙曲,回首还吟陟屺诗。

春草便惊南浦别,寿觞应慰北堂慈。

区区流水高山意,常有孤音托子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孙少卿鹿头山诗并画图二首(其一)

诛茅搜险旋寻真,闻说山岩一日新。

佳境留连应有待,先时登览岂无人。

披榛好石来如召,随手清泉应若神。

不独山中兴胜事,几多风爱在邦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孙少卿鹿头山诗并画图二首(其二)

使君镇爱鹿头山,图画歌吟共为传。

尘世那知武陵事,时人争诵永嘉篇。

行春游醉常劳梦,按部登临又隔年。

有客平生志林壑,坐怜双眼隔云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