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霜蟹比他处黑膏凝溢名冠食谱久拟遗高紫微而家僮后期未至以诗道意

君不见东来海蟹誇江阴,肌如白玉黄如金。

又不见西来湖蟹到沔鄂,玉软金流不堪斫。

九江九月秋风高,霜前突兀赡两螯。

昆吾欲割不受刀,颇有苌碧流玄膏。

平生尊前厌此味,更看康庐拂空翠。

今年此曹殊未来,使我对酒空悠哉。

旧传骚人鍊奇句,无蟹无山两孤负。

老来政欠两眼青,那复前筹虚借箸。

祇今乡国已骏奔,军将日高应打门。

流涎便作曲车梦,半席又拟钟山分。

先生家住岷峨脚,屡放清游仍大嚼。

襟期尽醉何日同,试筮太玄呼郭索。

形式: 古风

翻译

你没看见东海蟹夸耀江阴的肥美,壳白肉黄如金玉。
再看西来的湖蟹到了沔鄂,肉质细腻如玉,色泽金黄,却不敢轻易切割。
九月的九江秋风渐起,螃蟹在霜前显得格外丰满,双螯硕大。
昆吾山上的蟹,即使刀锋在前也不肯被割,仿佛有神秘的膏脂流出。
我平生在酒席上厌倦了这种美味,更向往庐山的青翠。
今年这些螃蟹都没来,让我对着酒杯独自惆怅。
古人传说没有螃蟹和山景就缺乏诗意,两者缺一都算遗憾。
年老后视力衰退,不再能细细品尝,只能空想用筷子夹取。
如今家乡已远离,军中的将领每日忙碌,敲门声不断。
想到这些,馋涎欲滴,仿佛做着乘车游赏的梦,还想分一半钟山的美景。
先生您家居岷峨脚下,常放纵自己去清游,还大快朵颐。
何时我们能一同畅饮,醉中探讨太玄之理,唤来郭索助兴?

注释

誇:夸耀。
肌:蟹肉。
玉软金流:形容蟹肉细腻如玉,色泽金黄。
赡:丰满,充足。
昆吾:古代神话中的宝剑名,此处比喻蟹壳坚韧。
苌碧:古代传说中的美玉名,此处形容蟹膏之美。
康庐:庐山。
骏奔:疾驰,形容家乡远离。
流涎:垂涎,形容馋涎欲滴。
郭索:古人名,此处代指友人或交谈对象。

鉴赏

这首宋代岳珂的诗《九江霜蟹》描绘了诗人对九江霜蟹的独特赞美和期待。诗中通过对比东来海蟹的洁白与西来湖蟹的鲜美,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九江蟹的色泽诱人,螯肥膏满。诗人感慨自己年事已高,虽曾向往与高官共赏美食,但螃蟹未至,只能对着酒杯独自感慨。他提及古代文人常以蟹入诗,而自己却因蟹未至而感到遗憾,甚至想象着流口水做起了美梦,希望能与友人共享这美味。

诗中“昆吾欲割不受刀”一句,借用古代神话中的昆吾剑,形容蟹肉之鲜美,让人不忍切割。“颇有望苌碧流玄膏”则进一步强调蟹膏的丰盈。诗人还表达了对家乡和亲友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希望能在醉意中与朋友共享生活情趣。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九江霜蟹的诱人形象,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个人经历,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和人文情感的咏物诗。

收录诗词(770)

岳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晚号倦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 字:肃之
  • 号:亦斋
  • 籍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
  • 生卒年:公元1183~公元1243

相关古诗词

二蔡陪辅展晤二帖赞

王氏之鬻他帖也,有纸缫其间。

予见其粉墨阑珊,既磨而残。

而考其氏名,辄长忾而永叹。

曰予闻之丛谈,是与忠惠者若是班乎。

今验其字体,则豪放而具骨力,激越而竞波澜。

使名节足以齐驰,亦何羡乎二难。

然而所立所趋,其视忠惠,何啻污池之于泰山。

故虽鬻驵尚得而唾弃之,世之以艺称者,斯亦足以观矣。

形式:

十一月二十七日步自虎溪至西寺摩挲率更旧碑近览前闻人故游有感而赋

龟趺千丈屹岧峣,古寺残僧正寂寥。

律演金轮开印度,字遗石磴说隋朝。

续题剩有名人迹,接畛犹逃劫火烧。

吊古未磨今古恨,又携筇策过前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十一月十五日忽苦舌疡甚不能饮食惫卧一榻戏成

君不见东坡昔步虎溪月,夜听溪声广长舌。

溪声不断流不枯,此段磊落真丈夫。

一生吾伊换喑呜,嗟哉三寸予岂无。

公子搢绅陈礼法,枕曲无思噤如蛤。

辩士说客谈纵横,叱牛惟解供力耕。

尔来更自作奇痛,昼苦吟呻夜妨梦。

伏床啜粥犹漓浪,脔肉持将堪底用。

太仓受禾三百廛,大官烹羊俱鼎膻。

瀛洲给膳称学士,饱食端居今六年。

生平元不负此舌,欲办一奇了无说。

更憎此舌工负予,乃复累我七尺躯。

鸱夷榼载鸬鹚杓,向口低眉辄前却。

齿牙助桀复摇落,误杀流涎孤快嚼。

仰天大笑绝冠缨,舌兮腹兮谁重轻。

形式: 古风

三塔渰圩下二首(其一)

暑风空战荻萧萧,尽日舟行淖没腰。

曾见决堤忧蚁漏,未闻涸辙纵鳅跳。

成渠致利今无郑,具备先时古有尧。

安得圩图比安上,忧时如侠奏清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