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成鹫所作的《后七问(其一)问天》。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与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首句“我有千古恨,高高将听卑”开篇即道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愤与无奈,将个人的情感置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既有对高远理想的向往,又感叹于现实的低落与卑微。接下来,“亦知曾补后,不似未分时”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过去与未来的不同感受,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不可预测性。
“得气清何少,流光照或私”则进一步探讨了自然与人性的关系,清新的空气虽少,却能照亮人心,引人深思。这里的“流光”既可理解为时间的流逝,也可视为内心的光芒,强调了个体在时间洪流中的自我照耀与成长。
最后,“可能空阔外,容我管中窥”以广阔的天地与狭窄的视角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虽身处有限的个人世界,仍渴望探索更广阔的精神领域,追求超越世俗的智慧与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探讨了个人情感、历史变迁、自然与人性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思考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