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果斋集后

童髽及侍果斋贤,白璧沈埋二十年。

师道倦为莲幕客,诗魂蜚伴雪堂仙。

同游诸老无人在,所幸斯文有子传。

读到徐卿珠玉句,抚膺三叹愧遗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柏的作品,题目为《题果斋集后》。通过这短短的几行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情和文学传承的深刻珍视。

"童髽及侍果斋贤,白璧沈埋二十年。"

这里,“童髽”指的是未成年的少年时光,而“侍果斋贤”则是指在果斋里侍奉或学习于贤者之处。“白璧沈埋二十年”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更迭,仿佛一颗洁白如玉的璧石在岁月中沉淀了二十个春秋。

"师道倦为莲幕客,诗魂蜚伴雪堂仙。"

“师道”指的是诗人对待自己的艺术道路或修养之路感到疲惫不堪。“莲幕客”则是隐居山林的象征,而“诗魂蜚伴”表达了诗人的灵魂与自然融为一体,尤其是在雪堂中,与仙境相通。

"同游诸老无人在,所幸斯文有子传。"

这里,“同游诸老”指的是与旧友共同遊历的美好时光,但现在却是“无人在”,显得凄凉和孤寂。然而诗人仍然感到欣慰的是,即便时代更迭,文学精神依旧能够通过后世传承下去。

"读到徐卿珠玉句,抚膺三叹愧遗编。"

“徐卿珠玉句”可能是指唐代诗人徐华的佳作,而“抚膺三叹”则表达了诗人读后之感慨和对自身才华不足的自谦之情。“愧遗编”意味着诗人对于自己未能留下足以与古人媲美的作品而感到惭愧。

王柏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一种对文学传统的尊崇,以及对个人在文学史上的渺小和不易自得的情感。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时光流逝、友情淡漠的哀愁,以及对于未来的文学传承持有一份期待。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题屏岩诗卷

有伟屏岩稿,温淳撷众芳。

波澜虽未阔,骨骼已先张。

尽扫江湖气,且无蔬笋香。

若参诗本旨,却恐费商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题秋台诗卷

骚雅驰声历几霜,驾言拙懒擅词场。

登台甚矣秋容澹,得句依然风骨香。

卷尽辞穷馀古韵,笔精墨妙发潜光。

此中境界真堪乐,枕上休贪南面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题适庄茅亭

屋角园虽小,幽深隔市尘。

杖藜时自适,杯酒乐天真。

松磴规模古,茅檐日月新。

闲花三十种,相对四时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题效奇

未识效奇处,得于诗卷间。

屋边环翠竹,窗外即青山。

月向女墙过,烟凝老树闲。

不缘心匠巧,何以发天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