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舒教授、张山人、参寥师同游戏马台,书西轩壁,兼简颜长道二首(其二)

竹杖芒鞋取次行,下临官道见人情。

天寒菽粟犹栖亩,日暮牛羊自入城。

沽酒独教陶令醉,题诗谁似皎公清。

更寻陋巷颜夫子,乞取微言继此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手持竹杖随意漫步,路边官道旁人情可见。
寒冬时节豆谷仍生长在田间,傍晚时分牛羊自行归城。
买酒只为让陶渊明沉醉,题诗无人能比皎然清雅。
再访简陋小巷寻颜回,求得他的教诲延续这声音。

注释

竹杖:竹制的手杖。
芒鞋:草鞋。
取次:随意。
官道:官家修建的道路。
菽粟:豆类和谷物。
栖亩:生长在田地里。
日暮:傍晚。
入城:进城。
沽酒:买酒。
陶令:陶渊明,因其曾任彭泽县令,故称。
皎公:皎然,唐代诗人。
清:清高。
陋巷:简陋的小巷。
颜夫子:颜回,孔子弟子。
微言:深奥的道理或教诲。
声:这里指传承的声音。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的冬日,穿着简单的衣物,手持竹杖,穿着芒鞋,沿着官道行走,观察着周围的人情世态。田间的农事尚未结束,农民们还在忙碌于收割麦子,而天色渐晚,牛羊也开始自行返回城中。

诗人通过这种平实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对普通生活的关怀和热爱。同时,诗中提到的“沽酒独教陶令醉”,是指东汉时期的陶渊明,他在《饮酒》诗中自称“我独好静,当世所误”,表现了他超脱世俗、享受独处之乐的生活态度。这里,苏轼通过对陶渊明的引用,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简约生活方式的向往。

“题诗谁似皎公清”则是在赞美某位诗人(通常认为是指白居易)的诗风清新俊逸,能够在文学上达到一种出尘脱俗的境界。最后两句“更寻陋巷颜夫子,乞取微言继此声”,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者的敬仰,以及希望能得到他们智慧和教诲,以便继续传承这种美好的精神遗产。

整首诗通过描绘日常生活景象和对历史文化人物的引用,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与先贤对话的文学追求。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夜过舒尧文戏作

先生堂上霜月苦,弟子读书喧两庑。

推门入室书纵横,蜡纸灯笼晃云母。

先生骨清少眠卧,长夜默坐数更鼓。

耐寒石砚欲生冰,得火铜瓶如过雨。

郎君欲出先自赞,坐客敛衽谁敢侮。

明朝阮籍过阿戎,应作羲之羡怀祖。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十月十五日观月黄楼,席上次韵

中秋天气未应殊,不用红纱照座隅。

山上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

未成短棹还三峡,已约轻舟泛五湖。

为问登临好风景,明年还忆使君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答王定民

开缄奕奕满银钩,书尾题诗语更遒。

八法旧闻宗长史,五言今复拟苏州。

笔踪好在留台寺,旗队遥知到石沟。

欲寄鼠须并茧纸,请君章草赋黄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王廷老退居见寄

浪蕊浮花不辨春,归来方识岁寒人。

回头自笑风波地,闭眼聊观梦幻身。

北牖已安陶令榻,西风还避庾公尘。

更搔短发东南望,试问今谁裹旧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