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锡峰

高峰常驻锡,灵异见当年。

卓立惊沙界,光辉动梵天。

鹤飞青霭外,龙护赤岚边。

丈室仍相对,重来果夙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高僧常驻锡于此峰,神奇异事显当年。
孤峰耸立惊动尘沙世界,光彩照耀撼动佛国天际。
白鹤翱翔在云雾之外,神龙守护着赤色山岚之畔。
方丈禅室依旧相对而立,再次来访实为前世因缘所定。

注释

高峰:指高山,这里特指僧人修行的高山。
常驻锡:驻锡,指僧人居住或停留于某寺院,此处指高僧长期居住。
灵异:神奇、不寻常的现象。
当年:往昔之时。
卓立:形容高高耸立的样子。
惊沙界:沙界,佛教中指尘世、俗世,这里指震惊世俗。
光辉:光彩、光芒,比喻高僧的德行或寺院的辉煌。
梵天:佛教中的最高天界,象征最纯净的精神境界。
鹤飞:白鹤飞翔,常用来象征超凡脱俗或高洁。
青霭:青色的云气,指远离尘嚣的仙境。
龙护:神龙守护,象征祥瑞与保护。
赤岚:红色的山间雾气,描绘出神秘壮丽的景象。
丈室:方丈的居室,也指寺院的核心区域,象征精神领地。
相对:面对面地放置或存在。
重来:再次来到。
果夙缘:果,结果,夙缘,前世的缘分,这里指这次重访是命中注定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高耸的山峰,名为“驻锡峰”,其雄伟的气势与非凡的灵异之处令人钦佩。诗人以“常驻锡”开篇,既表明了山峰的地理特征,也暗示了它不变的存在状态。“灵异见当年”则透露出这座山峰自古以来就有着超凡脱俗的神奇气息。

接着,“卓立惊沙界”一句,以“卓立”形容山峰的高大,令人震惊,而“惊沙界”则是指山峰直插云霄,与广袤无垠的沙漠相接,显示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壮观。紧接着,“光辉动梵天”一句,更形象地表达了山峰之高,不仅触及凡间,而且还影响到神灵居住的梵天,彰显了一种超越世俗、通天彻地的宏大。

“鹤飞青霭外,龙护赤岚边”两句,则以生动的画面描绘了山峰周围的景象。鹤在蓝天白云之上自由翱翔,而龙则守护着那红色的岩石与林木交织的斜坡。这些意象既丰富了诗歌的想象空间,也增添了一份仙境般的神秘感。

最后,“丈室仍相对,重来果夙缘”两句,通过“丈室”的设定,暗示了一种隐逸生活的宁静与悠远。而“仍相对”则表明了诗人对于这片山水间独特情愫的珍视和留恋。至于“重来”,即是诗人多次光临此地,而“果夙缘”则显示出诗人与这座山峰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这种情感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历久弥新。

整首诗以其雄浑的笔触,成功塑造了驻锡峰这一自然景观在诗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同时,它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和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

收录诗词(2)

邢允中(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洗钵潭

潭水澄初地,长为洗钵供。

已能降虎豹,不问揽鱼龙。

溅沫溪莎碧,疏流石濑重。

此中清净理,继迹有禅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梦中美人歌

长安少女踏春阳,何处春阳不断肠?

舞袖弓弯浑忘却,罗衣空换九秋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游宣州琴溪同武平一作

灵溪非人迹,仙意素所秉。

鳞岭森翠微,澄潭照秋景。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游春

海岳三峰古,春皇二月寒。

绿潭渔子钓,红树美人攀。

弱蔓环沙屿,飞花点石关。

溪山游未厌,琴酌弄晴湾。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