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高峰常驻锡,灵异见当年。
卓立惊沙界,光辉动梵天。
鹤飞青霭外,龙护赤岚边。
丈室仍相对,重来果夙缘。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高耸的山峰,名为“驻锡峰”,其雄伟的气势与非凡的灵异之处令人钦佩。诗人以“常驻锡”开篇,既表明了山峰的地理特征,也暗示了它不变的存在状态。“灵异见当年”则透露出这座山峰自古以来就有着超凡脱俗的神奇气息。
接着,“卓立惊沙界”一句,以“卓立”形容山峰的高大,令人震惊,而“惊沙界”则是指山峰直插云霄,与广袤无垠的沙漠相接,显示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壮观。紧接着,“光辉动梵天”一句,更形象地表达了山峰之高,不仅触及凡间,而且还影响到神灵居住的梵天,彰显了一种超越世俗、通天彻地的宏大。
“鹤飞青霭外,龙护赤岚边”两句,则以生动的画面描绘了山峰周围的景象。鹤在蓝天白云之上自由翱翔,而龙则守护着那红色的岩石与林木交织的斜坡。这些意象既丰富了诗歌的想象空间,也增添了一份仙境般的神秘感。
最后,“丈室仍相对,重来果夙缘”两句,通过“丈室”的设定,暗示了一种隐逸生活的宁静与悠远。而“仍相对”则表明了诗人对于这片山水间独特情愫的珍视和留恋。至于“重来”,即是诗人多次光临此地,而“果夙缘”则显示出诗人与这座山峰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这种情感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历久弥新。
整首诗以其雄浑的笔触,成功塑造了驻锡峰这一自然景观在诗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同时,它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和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
不详
潭水澄初地,长为洗钵供。
已能降虎豹,不问揽鱼龙。
溅沫溪莎碧,疏流石濑重。
此中清净理,继迹有禅宗。
长安少女踏春阳,何处春阳不断肠?
舞袖弓弯浑忘却,罗衣空换九秋霜。
灵溪非人迹,仙意素所秉。
鳞岭森翠微,澄潭照秋景。
海岳三峰古,春皇二月寒。
绿潭渔子钓,红树美人攀。
弱蔓环沙屿,飞花点石关。
溪山游未厌,琴酌弄晴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