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梦

多年空拟卜芳邻,此夜奇逢梦即真。

公甫宅前如共醉,隐之祠下恍相亲。

曾知衡岳栖高士,未必罗浮厌异人。

望望飞云烟锁断,可谁跨鹤越通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识梦》是明代诗人陶益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梦境中的奇遇与感悟。

首联“多年空拟卜芳邻,此夜奇逢梦即真。”开篇便以“多年”二字,暗示了诗人长久以来对美好友情的渴望与期待,而“空拟卜芳邻”则表达了这种期待的落空。然而,“此夜奇逢梦即真”,在某个夜晚,诗人却在梦中遇到了久违的知己,这句诗将梦境的奇妙与现实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引人深思。

颔联“公甫宅前如共醉,隐之祠下恍相亲。”进一步展开梦境中的场景。诗人仿佛与古代的贤士一同畅饮,共享欢愉,又似乎在隐士的祠堂前,感受到了一种亲近与共鸣。这里运用了典故,借古人之名,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颈联“曾知衡岳栖高士,未必罗浮厌异人。”转而探讨了高士与异人的关系。诗人提到衡岳,是中国著名的山脉,常与高士相联系;罗浮,则是传说中的仙山,与异人相关。这两句诗探讨了是否所有的高士都厌倦了异人,或是异人也能成为高士的同伴,体现了诗人对于人际关系和价值观念的思考。

尾联“望望飞云烟锁断,可谁跨鹤越通津。”以景结情,描绘了一幅云烟缭绕、鹤影翩翩的画面。诗人站在云端,遥望远方,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向往,同时也暗示了梦境终将消散,现实世界才是真正的归宿。最后一句“可谁跨鹤越通津”则留下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和追求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梦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理想生活、人际关系以及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504)

陶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坐月闻歌

白苧初成夜气清,竹枝袅袅压云生。

自惭默坐澄心客,辜负玲珑月下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开岁复入京寄答梁南塘

湖海归来一岁除,春风相送出吾庐。

昔曾怅望南天雁,今又惊临上国车。

怀土易增游子梦,问津难觅故人书。

何时共钓江门月,散发扁舟赏自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夜听闸河里号歌

沿河舟尽发,牵缆号齐鸣。

客梦惊初觉,离愁怕此声。

行云中夜遇,折柳几时生。

顿识长安近,茫然感慨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沙河煮蚬忆馆中诸友

啖蚬论文二十春,蚬多时共结交亲。

今来煮蚬遥相忆,谁识江南海味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