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渊师归径山

我昔尝为径山客,至今诗笔馀山色。

师住此山三十年,妙语应须得山骨。

溪城六月水云蒸,飞蚊猛捷如花鹰。

羡师方丈冰雪冷,兰膏不动长明灯。

山中故人知我至,争来问讯今何似。

为言百事不如人,两眼犹能书细字。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曾经是径山的游子,至今笔下仍留有山色的痕迹。
师父在此山居住了三十年,他的妙语定然深得山之精髓。
六月溪城水汽蒸腾,飞蚊疾如花鹰般迅猛。
我羡慕师父方丈室内的清凉,那盏兰膏灯永不熄灭,永远明亮。
山中的老朋友知道我来访,争相询问我如今如何。
他们告诉我,无论世事如何不如意,我双眼依然能写出工整的小字。

注释

我昔:我曾经。
尝:曾经。
径山客:径山的游子。
诗笔:笔下。
馀:遗留。
山色:山的痕迹。
师住:师父居住。
三十年:三十年。
山骨:山之精髓。
溪城:溪边的城市。
水云蒸:水汽蒸腾。
飞蚊:飞速的蚊子。
花鹰:像花鹰一样迅猛。
方丈:僧人的居所。
冰雪冷:清凉如冰雪。
兰膏:珍贵的油膏。
长明灯:永不熄灭的灯。
故人:老朋友。
知我至:知道我来访。
问讯:询问。
今何似:如今怎么样。
百事不如人:万事不如别人。
两眼:双眼。
书细字:写出小字。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苏东坡)所作,题为《送渊师归径山》。诗中表达了对朋友渊明禅师归隐山林的惜别之情和深厚的情谊,同时也流露出诗人自己对于生活和人生的感慨。

首句“我昔尝为径山客”直接点出诗人曾在径山居住过,故土难忘。接下来的“至今诗笔馀山色”则透露了诗人的心中仍旧携带着那份山林之美,这种情感通过他的诗歌得以传达。

第三句“师住此山三十年”表明渊明禅师在这座山上已经修行了三十载,时间的积淀让人更加珍惜这份缘分。紧接着“妙语应须得山骨”则是对渊明禅师深厚佛法造诣和内涵的赞叹,认为他所获得的是山中精髓。

“溪城六月水云蒸”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夏日景象,而“飞蚊猛捷如花鹰”则展示了一种生命力旺盛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羡师方丈冰雪冷,兰膏不动长明灯”表达了对渊明禅师清心寡欲、内心宁静的赞赏,同时也暗示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超然和不染尘埃。

“山中故人知我至,争来问讯今何似”则是诗人希望山中的旧友们知道他此行的到来,并且渴望得到他们对自己变化的一番询问。

最后两句“为言百事不如人,两眼犹能书细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尽管岁月流逝,但他的心志和创作热情依旧未减。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

俯仰东西阅数州,老于歧路岂伶优。

初闻父老推谢令,旋见儿童迎细侯。

政拙年年祈水旱,民劳处处避嘲讴。

河吞巨野那容塞,盗入蒙山不易搜。

仕道固应惭孔、孟,扶颠未可责由、求。

渐谋田舍犹怀禄,未脱风涛且傍洲。

惘惘可怜真丧狗,时时相触是虚舟。

朅来震泽都如梦,只有苕溪可倚楼。

斋酿酸甜如蜜水,乐工零落似风鸥。

远思颜、柳并诸谢,近忆张、陈与老刘。

风定轩窗飞豹脚,雨馀栏槛上蜗牛。

旧游到处皆苍藓,同甲惟君尚黑头。

忆昔湖山共寻胜,相逢杯酒两忘忧。

醉看梅雪清香过,夜棹风船骇汗流。

百首共成山上集,三人同作月中游。

海南未起垂天翼,涧底仍依径寸庥。

已许春风归过我,预忧诗笔老难酬。

此生岁月行飘忽,晚节功名亦谬悠。

犀首正缘无事饮,凭驩应为有鱼留。

从今更踏青州曲,薄酒知君笑督邮。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林子中以诗寄文与可及余,与可既殁,追和其韵

斯人所甚厌,投畀每不受。

欲其少须臾,夺去惟恐后。

云谁尸此职,无乃亦假守。

赋才有巨细,无异斛与斗。

胡不安其分,但听物所诱。

时来各飞动,意合无妍丑。

坐令鸡栖车,长载朱伯厚。

平生无一旅,既死吒万口。

自闻与可亡,胸臆生堆阜。

悬知临绝意,要我一执手。

相望五百里,安得自其牖。

遗文付来哲,后事待诸友。

伶俜嵇绍孤,老病孟光偶。

世人贱目见,争笑千金帚。

君诗与楚词,识者当有取。

但知爱墨竹,此叹吾已久。

故人多厚禄,能复哀君否?

不见林与苏,饥寒自奔走。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与王郎昆仲及儿子迈,绕城观荷花,登岘山亭,晚入飞英寺,分韵得「月明星稀」四字(其一)

昨夜雨鸣渠,晓来风袭月。

萧然欲秋意,溪水清可啜。

环城三十里,处处皆佳绝。

蒲莲浩如海,时见舟一叶。

此间真避世,青蒻低白发。

相逢欲相问,已逐惊鸥没。

形式: 古风

与王郎昆仲及儿子迈,绕城观荷花,登岘山亭,晚入飞英寺,分韵得「月明星稀」四字(其二)

清风定何物,可爱不可名。

所至如君子,草木有嘉声。

我行本无事,孤舟任斜横。

中流自偃仰,适与风相迎。

与杯属浩渺,乐此两无情。

归来两溪间,云水夜自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