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岐守风诗

差池玉绳高,掩蔼瑶井没。

广岸屯宿阴,悬崖栖归月。

役人喜先驰,军令申早发。

洲迥风正悲,江寒雾未歇。

飞云日东西,别鹤方楚越。

尘衣孰挥浣,蓬思乱光发。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翻译

偏差中星辰高挂,掩映间珍珠泉沉没。
宽广河岸边聚集着夜色,悬崖上有归来的月影栖息。
劳苦的人们急于先行,军队的命令强调了尽早出发。
沙洲遥远风声正悲凉,江面寒冷雾气还未消散。
浮云终日东西飘荡,离群的鹤鸟正跨越楚越两地。
谁来为这尘土满布的衣裳洗涤?蓬乱的心思在光影交错中更显纷乱。

注释

差池:偏差,不齐。
玉绳:比喻星辰,这里指夜空中的星星。
掩蔼:遮蔽,掩映。
瑶井:美丽的泉水或井,比喻清泉。
广岸:宽阔的河岸。
屯宿阴:聚集着夜晚的阴影,形容夜色浓厚。
悬崖:陡峭的山崖。
栖归月:月亮仿佛栖息归来,指月升或月落于山崖旁。
役人:劳苦的人,此处可能指士兵或劳动者。
喜先驰:喜欢抢先行动。
军令:军队的命令。
申早发:强调要尽早出发。
洲迥:沙洲遥远。
风正悲:风声带来悲伤的情绪。
江寒:江面上寒冷。
雾未歇:雾气还没有消散。
飞云:漂浮的云彩。
日东西:从早到晚,表示时间的流逝。
别鹤:离群的鹤,比喻离别或孤独的人。
方楚越:正在楚越之地之间,比喻相隔遥远。
尘衣:沾满尘土的衣服,比喻旅途劳顿。
挥浣:洗涤,清理。
蓬思:蓬乱的思绪,比喻心绪不宁。
光发:光线发射,这里比喻思绪在光影中纷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战争的氛围,充满了悲凉和苍茫之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刻画,如“差池玉绳高”、“洲迥风正悲”等,以及对军事活动的描述,如“役人喜先驰”、“军令申早发”,展现了边塞守军的艰辛与孤独。

诗中“掩蔼瑶井没”一句,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强调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荒凉。"广岸屯宿阴"则描绘了一种坚守与等待的气氛,而"悬崖栖归月"则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飞云日东西"一句,通过云的流动,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变迁。"别鹤方楚越"则让人联想到古代离别之情,增添了一份淡淡的忧愁。

最后两句“尘衣孰挥浣,蓬思乱光发”,通过对尘埃与衣衫、心绪与光芒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困顿和迷茫,以及对外界变化的感受。

总体来说,这首诗在形式上遵循了古典诗歌的规则,同时在内容上展现了诗人对于战争、边塞生活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体验。

收录诗词(202)

鲍照(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 字:明远
  • 生卒年:约415年~466年

相关古诗词

吴兴黄浦亭庾中郎别诗

风起洲渚寒,云上日无辉。

连山眇烟雾,长波迥难依。

旅雁方南过,浮客未西归。

已经江海别,复与亲眷违。

奔景易有穷,离袖安可挥。

欢觞为悲酌,歌服成泣衣。

温念终不渝,藻志远存追。

役人多牵滞,顾路惭奋飞。

昧心附远翰,炯言藏佩韦。

形式: 古风

园中秋散诗

负疾固无豫,晨衿怅已单。

气交蓬门疏,风数园草残。

荒墟半晚色,幽庭怜夕寒。

既悲月户清,复切夜虫酸。

流枕商声苦,骚杀年志阑。

临歌不知调,发兴谁与欢。

傥结弦上情,岂孤林下弹。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怀远人

哀乐生有端,离会起无因。

去事难重念,恍惚似如神。

属期眇已远,后遇邈无辰。

驰风扫遥路,轻萝含夕尘。

思君成首疾,欲息眉不伸。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扶风歌

昨辞金华殿,今次雁门县。

寝卧握秦戈,栖息抱越箭。

忍悲别亲知,行泣随征传。

寒烟空徘徊,朝日乍舒卷。

形式: 古风 押[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