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宋靖州通守江公墓

昆南城外二里许,一水遥遥是须浦。

浦旁有地名墩头,原是前人一抔土。

旧时土墩今已平,乡民尚唤墩头名。

何年创作尼僧院,近日攻开长夜城。

城中主翁愁见日,露出城门一方石。

大书深刻数十行,爵里姓名明且白。

世家云是衢州人,托体此邦依所亲。

谁道历年才二百,桑田变海海扬尘。

君不见南渡诸君何失德,山陵尽付杨家贼。

三泉机弩亦徒然,读罢志文三太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吊宋靖州通守江公墓》,由明代诗人郑文康所作。诗中描绘了对一位已故官员江公墓地的凭吊之情,以及对历史变迁和人物命运的感慨。

首句“昆南城外二里许,一水遥遥是须浦”,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墓地的位置,通过“昆南”、“二里许”、“一水遥遥”等词,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静谧肃穆的氛围。接着,“浦旁有地名墩头,原是前人一抔土”两句,点明墓地的由来,将墓地与前人的生命联系起来,强调了生命的有限与墓地的永恒。

“旧时土墩今已平,乡民尚唤墩头名”两句,通过对比昔日的土墩与今日的平地,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侵蚀,同时也反映了乡民对过往的记忆与怀念。接下来,“何年创作尼僧院,近日攻开长夜城”两句,引入了关于墓地周围环境的变化,暗示了历史的更迭与社会的发展。

“城中主翁愁见日,露出城门一方石”描述了墓地所在城市的景象,通过“愁见日”和“露出城门一方石”的细节,进一步渲染了墓地的庄严与肃穆。随后,“大书深刻数十行,爵里姓名明且白”两句,揭示了墓碑上的文字内容,表达了对逝者的纪念与追忆。

“世家云是衢州人,托体此邦依所亲”两句,点明了江公的身份背景,即他来自衢州,死后安葬于此,与亲人相伴。最后,“谁道历年才二百,桑田变海海扬尘”两句,感叹历史的短暂与世事的无常,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脆弱的感慨。

“君不见南渡诸君何失德,山陵尽付杨家贼”两句,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历史人物道德缺失的批判,以及对权力滥用导致的悲剧的反思。“三泉机弩亦徒然,读罢志文三太息”则以对江公墓志铭的阅读为引子,表达了对逝者精神品质的敬仰与哀悼,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江公墓地的凭吊,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缅怀之情,也蕴含了对历史、社会、人性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78)

郑文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 字:时乂
  • 号:介庵
  • 籍贯:苏州府昆山
  • 生卒年:1413—1465

相关古诗词

瓶中红梅

鲛人暗处冯夷国,织出丹绡如血色。

龙王窃夺龙女哗,碎裂一声飞作花。

铁网千年沉海底,网得珊瑚价无此。

剪裁不用并州刀,五出妆成三尺高。

舶商载归冻不折,入手火星弹指热。

君不见惊人岂在红颜子,鼎味元生清白里。

形式: 古风

瑞葵歌

青青阶下葵,晔晔阶下花。

年年正炎天,当阶丽繁葩。

今年种葵旧时地,开出奇花共称瑞。

天生瑞物多为人,君家有之非草异。

明年种葵者,蹑上青云梯。

赤手夺得月中桂,醉向瑞葵花下迷。

人传瑞葵事,我歌瑞葵歌。

瑞物尚云少,瑞人讵能多。

愿君读书作人瑞,名与瑞葵同不磨。

形式: 古风

承恩颂

君恩重如山,又若海水深。

臣躯等一羽,承之讵能任。

薄才误蒙收任使,三载微劳何足齿。

玉音颁赐过褒嘉,上及双亲下妻子。

恩从天上降,明同日月光。

幽明思报苦无策,但祝圣寿齐天长。

更愿儿与孙,尽为犬与马。

为犬守宫墙,为马清塞野。

边尘不动内廷安,方遂区区感恩者。

形式: 古风

送番禺赵御史并寄何太守

疏星堕江波,鸡鸣曙光白。

驱车下长阪,相送岭南客。

客来一何迟,客去一何迫。

来时雨雪交,去路花盈陌。

为君折取河东柳,情多更买河西酒。

人生倾盖贵相得,岂论结交新与久。

我歌当暂停,君轮从此发。

离别虽一朝,途程须两月。

风流文采何荆州,吴山楚水曾同游。

遥将十载相思梦,附寄行囊付与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