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恩颂

君恩重如山,又若海水深。

臣躯等一羽,承之讵能任。

薄才误蒙收任使,三载微劳何足齿。

玉音颁赐过褒嘉,上及双亲下妻子。

恩从天上降,明同日月光。

幽明思报苦无策,但祝圣寿齐天长。

更愿儿与孙,尽为犬与马。

为犬守宫墙,为马清塞野。

边尘不动内廷安,方遂区区感恩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承恩颂》由明代诗人郑文康所作,通过其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对君主恩典的深切感激之情以及对家族福祉的殷切期盼。

首句“君恩重如山,又若海水深”以山和海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君主恩典的厚重与深远,表达了臣子对君主恩惠的深刻敬仰。接下来,“臣躯等一羽,承之讵能任”则以轻如羽毛的身体比喻自身,强调了在如此厚重恩典面前的无力感,体现了臣子面对君主恩典时的谦卑与敬畏。

“薄才误蒙收任使,三载微劳何足齿”两句,诗人自谦其才能浅薄,却因君主的错爱而被委以重任,感慨三年来虽有微小的功劳,但在君主的恩泽面前不值一提。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君主恩典的感激,也流露出对自己能力的谦逊认识。

“玉音颁赐过褒嘉,上及双亲下妻子”描述了君主的恩赐不仅惠及诗人本人,还延伸至他的父母和妻儿,体现了君主恩典的广泛性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恩从天上降,明同日月光”进一步强调了君主恩典的神圣与光辉,如同日月之光普照万物,给予人们光明与希望。

“幽明思报苦无策,但祝圣寿齐天长”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对君主恩典的感激与回报的无能为力。他只能祈求君主的长寿,如同天长地久,以期君主的恩泽能够长久延续。

最后,“更愿儿与孙,尽为犬与马。为犬守宫墙,为马清塞野”则是诗人对未来家族成员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像犬和马一样忠诚,为国家守卫疆土,清除边塞的威胁,确保国家的安宁与繁荣。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君主恩典的崇高敬仰以及对国家和家族未来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278)

郑文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 字:时乂
  • 号:介庵
  • 籍贯:苏州府昆山
  • 生卒年:1413—1465

相关古诗词

送番禺赵御史并寄何太守

疏星堕江波,鸡鸣曙光白。

驱车下长阪,相送岭南客。

客来一何迟,客去一何迫。

来时雨雪交,去路花盈陌。

为君折取河东柳,情多更买河西酒。

人生倾盖贵相得,岂论结交新与久。

我歌当暂停,君轮从此发。

离别虽一朝,途程须两月。

风流文采何荆州,吴山楚水曾同游。

遥将十载相思梦,附寄行囊付与收。

形式: 古风

虞启东丧偶

朝露易为晞,佳人难再得。

虽云壮士心,谁能免凄恻。

侍郎有儿当少年,读书不减梁鸿贤。

一朝娶得孟家女,十年拨断琴中弦。

未赋白头吟,先歌绿珠怨。

入门空饮合卺杯,结发竟违偕老愿。

臼炊入梦事如何,葬玉埋香泣素娥。

湿透青衫声转咽,樱桃树下月明多。

形式: 古风

赋得短歌行送张一清

年年别家来上道,天下名山半曾到。

能书能画复能诗,彷佛潘郎少年貌。

双瞳点漆髯如油,步趋轻举神仙流。

销暑爱眠白薤簟,御寒长着黑貂裘。

锦囊一方色如土,此物人看共称古。

常时携置行李中,盛贮瑶琴共梅谱。

平生懒上侯门书,等闲虚度三十余。

耻逐山翁跨黄犊,从教学士悬金鱼。

往来厌杀人家俗,每向禅房伴僧宿。

竹窗啼鸟日三竿,起沐尚嫌眠未足。

一奴双鬟如处女,脱却方言学汉语。

客来烹茗爇炉熏,礼节犹能动宾主。

湖海交游多义气,独我两人尤得意。

相逢握手对君言,自分我言君必记。

前年来醉苏台春,去年去踏临安尘。

今年春归忽三载,岁月无情多误人。

莫恋江南春意早,闻说金陵春更好。

买花沽酒须及时,免使旁人笑将老。

形式: 古风

思养堂

灵椿未老雕风霜,音容一去空高堂。

堂阴萱草喜无恙,金英翠叶相辉光。

椿枯不复荣,终天恨何极。

时凭梦魂中,聊得见颜色。

赖此忘忧花,岁久犹未衰。

花前称寿花下拜,爱花长与花相随。

暮兴羊枣思,朝尽板舆乐。

北邙路虽遥,西山日亦薄。

此心一日几悲欢,舞罢斑衣泪还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