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申王园亭宴集

稽亭追往事,睢苑胜前闻。

飞阁凌芳树,华池落綵云。

藉草人留酌,衔花鸟赴群。

向来同赏处,惟恨碧林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在稽亭回忆过往事迹,睢苑的美景胜过先前所闻。
高耸的楼阁超越芳香的树木,华丽的池塘倒映着彩云。
人们倚靠着草地停留饮酒,口衔花朵的鸟儿飞向群体。
曾经一同欣赏此地,只遗憾绿树林被黄昏的阳光笼罩。

注释

稽亭:一处名为稽亭的亭台或园林。
追往事:回忆过去的事情。
睢苑:古代园林名,以景色优美著称。
胜前闻:超过之前所听闻的,即指实际景象更美。
飞阁:高耸入云的楼阁。
凌:超越,凌驾于。
芳树:散发香气的树木。
华池:华丽、装饰精美的池塘。
落綵云:倒映在水中的彩色云朵,形容池水清澈且映景如画。
藉草:倚靠在草地上。
人留酌:人们停留在此饮酒。
衔花鸟:口中衔着花朵的鸟儿。
赴群:飞向鸟群,此处描绘鸟儿的生动活泼。
向来:一直以来,指过去。
同赏处:共同欣赏的地方。
惟恨:只遗憾。
碧林:绿色的树林。
曛:黄昏时分的阳光,此处指夕阳余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诗人在稽亭回忆往事,同时也听闻过往的美好传说。飞阁高耸,穿越着盛开的花树;华池中倒映着飘落的云霞。人们席地而坐,品味美酒,而鸟儿则衔带着鲜花,加入这欢乐的聚会。

诗中的意象丰富,既有静态的自然景观,也有动态的人物活动,还有情感的流露。诗人通过对比往昔与现今,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不舍,以及对逝去美好的惆怅。

整体来看,这首诗构筑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园林宴集图景,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过往美好记忆的怀念之情。

收录诗词(219)

张九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名博物,汉族。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字:子寿
  •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 生卒年:678-740

相关古诗词

三月三日登龙山

伊川与灞津,今日祓除人。

岂似龙山上,还同湘水滨。

衰颜忧更老,淑景望非春。

禊饮岂吾事,聊将偶俗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上阳水窗旬宴得移字韵

河汉非应到,汀洲忽在斯。

仍逢帝乐下,如逐海槎窥。

春赏时将换,皇恩岁不移。

今朝游宴所,莫比天泉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与王六履震广州津亭晓望

明发临前渚,寒来净远空。

水纹天上碧,日气海边红。

景物纷为异,人情赖此同。

乘槎自有适,非欲破长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与袁补阙寻蔡拾遗会此公出行后蔡有五韵诗见赠以此篇答焉

辙迹陈家巷,诗书孟子邻。

偶来乘兴者,不值草玄人。

契是忘年合,情非累日申。

闻君还薄暮,见眷及兹辰。

赠我如琼玖,将何报所亲。

形式: 排律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