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其一)留春

花恨月恼。更夏有凉风,冬轩雪皎。

闲事不关心,算四时皆好。

从来又说,春台登览,人意多同,常是惜、春过了。

须痛饮,莫放欢情草草。年少。

尚忆瑶阶,得隽寻芳,骖驔东城,适见垂鞭,酕醄南陌,又逢低帽。

莺花荡眼,功名满意,无限嬉游,荣华事、如梦杳。

伤富贵浮云,曾萦怀抱。为春醉倒。愿花更好。

春休老。开口笑。占醉乡、莫教人到。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翻译

花儿感伤月色,夏日有凉风,冬日轩窗雪白。
我无暇顾及琐事,四季都令人愉悦。
人们常说,春天登高赏景,心情常常因春逝而惋惜。
应当尽情畅饮,不要让欢乐匆匆结束,因为我们正值青春。
还记得瑶阶之上,寻觅芬芳,驾车东行,偶遇垂鞭者,又遇见戴低帽的人。
莺歌花舞令人眼花缭乱,功名心满意足,无数游乐时光,荣华如梦般消逝。
感叹富贵如浮云,曾萦绕心头。因春醉倒,但愿花开得更美。
春天不要老去,让我们开怀大笑,占据醉乡,不让他人涉足。

注释

花:花卉。
恨:遗憾。
月:月亮。
更:更加。
夏:夏天。
凉风:凉爽的风。
冬:冬天。
轩:窗户。
雪皎:雪白明亮。
闲事:无关紧要的事。
四时:四季。
春台:春天的高处。
登览:登高眺望。
惜:惋惜。
痛饮:豪饮。
草草:匆匆忙忙。
年少:年轻。
瑶阶:玉石台阶。
隽:美好。
寻芳:寻找芬芳。
骖驔:驾车出游。
垂鞭:垂下马鞭。
酕醄:酒醉。
南陌:南边的道路。
低帽:戴低帽的人。
莺花:黄莺和花朵。
荡眼:眩目。
功名:功绩和名声。
满意:满足。
嬉游:游玩。
如梦杳:像梦境般消失。
富贵浮云:短暂的富贵。
萦怀抱:萦绕在心头。
春醉倒:因春而醉。
花更好:希望花儿更美。
春休老:春天不要老去。
开口笑:笑口常开。
醉乡:醉人的世界。
莫教:不要让。
人到:别人来到。

鉴赏

这首《洞仙歌·其一》是宋代词人晁补之所作,表达了词人对春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沉思。开篇“花恨月恼”四字,以花与月的意象,寓言了春光易逝的无奈,流露出淡淡的哀愁。接着,“更夏有凉风,冬轩雪皎”描绘了四季变换,暗示时光流转,而词人却无心于世事,只觉四季皆好,体现出他的超然态度。

“从来又说,春台登览,人意多同,常是惜、春过了”进一步表达了对春日美景的珍惜,以及对春去的惋惜。词人劝告自己要尽情享受当下,不要轻易让欢乐匆匆溜走。“年少”两句回忆青春年华的美好时光,游历东城、南陌,欣赏莺花美景,追求功名,然而这些都如梦幻般消逝。

“伤富贵浮云,曾萦怀抱”揭示出词人对富贵荣华的反思,认为这些都是过眼云烟。他醉倒在春天的美酒中,希望春光永驻,不愿醒来。最后,词人以“开口笑,占醉乡、莫教人到”收束,表达了对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不愿被世俗打扰,只想沉浸在醉乡之中。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抒发和生动的景物描绘,展现了词人对春光的热爱与留恋,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此绝笔之词也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点绛唇.家妓荣奴既出有感

檀口星眸,艳如桃李情柔惠。据我心里。

不肯相抛弃。哭怕人猜,笑又无滋味。忡忡地。

系人心里。一句临歧誓。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点绛唇.永嘉郡君生日

回雁风微,养花浓淡天容好。似春知道。

吉梦佳辰到。共乐春台,携手蓬莱小。同倾祷。

愿春不老。岁岁寻芳草。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胜胜慢/声声慢.家妓荣奴既出有感

朱门深掩,摆荡春风,无情镇欲轻飞。

断肠如雪,撩乱去点人衣。

朝来半和细雨,向谁家、东馆西池。

算未肯、似桃含红蕊,留待郎归。

还记章台往事,别后纵青青,依旧时垂。

灞岸行人多少,竟折柔枝。

而今恨啼露叶,镇香街、抛掷因谁。

又争可、妒郎夸春草,步步相随。

形式: 词牌: 声声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