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九十八首(其六十八)

青天白日常相应,眼明方晓猕猴镜。

自从旷劫不揩磨,知音谩举无生令。

形式: 偈颂 押[敬]韵

翻译

青天和白天常常相互映照,只有眼睛明亮时才能看清猕猴镜的奥秘。
自从久远的劫难不再擦拭打磨,知音虽多却无人能理解它的深意。

注释

旷劫:久远的劫难,指世间经历的灾难或变迁。
揩磨:擦拭打磨,这里比喻对事物的理解和探索。
知音:了解并欣赏的人,这里指能理解猕猴镜寓意的人。
无生令:无生,佛教术语,指超越生死;令,命令、指令,这里指理解或领悟。

鉴赏

这首诗以日常景象开篇,"青天白日常相应"描绘出天空湛蓝与白云相映的画面,简洁而富有自然的韵律。接下来的"眼明方晓猕猴镜"则将视角转向个人内心,比喻为猕猴镜,暗示智慧或洞察力的觉醒,如同看到自己真实的面貌。

"自从旷劫不揩磨"表达的是长久以来心灵未经修炼或磨砺的意思,"旷劫"象征时间的久远,"不揩磨"则暗指缺乏反思和提升。最后一句"知音谩举无生令","知音"指的是理解并共鸣的人,"无生令"可能是指佛教中的解脱之道或超脱生死的指令,诗人感叹即使有知音也无法引导自己达到无生的境地,流露出一种无奈和追求解脱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通过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描绘,表达了对自我认知和精神解脱的探索,体现了禅宗诗的特点。

收录诗词(1078)

释印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一一五~一一六九),俗姓余。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 号:普庵
  • 籍贯:袁州宜春(今属江西)

相关古诗词

颂古九十八首(其六十四)

提轮放线知深浅,把火烧山预辨宜。

莫道逢场闲作戏,直须对病设良医。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颂古九十八首(其六十三)

口说难穷意普通,世间希有义和同。

三春万卉皆含笑,装点繁花只一风。

形式: 偈颂 押[东]韵

颂古九十八首(其六十二)

妙指闲柴意马师,失之千里费工夫。

佛法不是这道理,拙用金毛作野狐。

形式: 偈颂 押[虞]韵

颂古九十八首(其五十五)

标宗立法大瞒人,意气弥陀局局亲。

黑白不分难下手,放过一著大惊神。

形式: 偈颂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