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关山

昔听陇头吟。平居已流涕。今上关山望。

长安树如荠。千里非乡邑。四海皆兄弟。

军中大体自相褒。其间得意各分曹。

博陵轻侠皆无位。幽州重气本多豪。马衔苜蓿叶。

剑莹鸊鹈膏。初征心未习。复值雁飞入。

山头看月近。草上知风急。笛喝曲难成。

笳繁响还涩。武帝初承平。东伐复西征。

蓟门海作堑。榆塞冰为城。催令四校出。

倚望三边平。箭服朝来动。刀环临阵鸣。

将军一百战。都护五千兵。且决雄雌前利。

谁道功名身后事。丈夫意气本自然。

来时辞第已闻天。但令此身与命在。

不持烽火照甘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度关山》是南北朝时期诗人戴皓所作,通过描绘征人远行的艰辛与壮志,展现了古代战争背景下的人情世态和英雄气概。

首句“昔听陇头吟,平居已流涕。”以陇头吟的凄凉旋律引出征人的离愁别绪,即使在平时平静的日子,心中也充满了对未来的忧虑和不舍。接着,“今上关山望,长安树如荠。”将视角转向征途,长安的树木在远望中显得渺小,象征着远离家乡的遥远与孤独。

“千里非乡邑,四海皆兄弟。”表达了征人在异乡的孤独感,同时也强调了在艰难时刻,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如同亲人一般。接下来,“军中大体自相褒,其间得意各分曹。”描述了军队内部的团结与竞争,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共同为了胜利而奋斗。

“博陵轻侠皆无位,幽州重气本多豪。”通过对比不同地域的勇士形象,展现了不同地方文化的特色与英雄气质。随后,“马衔苜蓿叶,剑莹鸊鹈膏。”描绘了战场上的景象,战马嚼食着苜蓿,战士们磨砺着宝剑,准备迎接战斗。

“初征心未习,复值雁飞入。”写出了征人初次经历战场的紧张与不安,雁群的飞过更添了几分苍凉与无奈。接下来的描写,“山头看月近,草上知风急。”则将读者带入了夜晚的战场,月光下的山头显得格外寂静,风吹过草地,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斗。

“笛喝曲难成,笳繁响还涩。”通过音乐的描写,表现了战场上的紧张气氛,笛声与笳声交织,却难以形成完整的旋律。最后,“武帝初承平,东伐复西征。”提到了历史背景,武帝时期频繁的军事行动,为征人的远行提供了时代背景。

“蓟门海作堑,榆塞冰为城。”描绘了北方边疆的险峻与寒冷,海作为天然的防线,榆塞则因冰雪覆盖而成为坚固的壁垒。接下来,“催令四校出,倚望三边平。”表达了对战争胜利的渴望,希望四面八方的军队能够迅速集结,平定四方。

“箭服朝来动,刀环临阵鸣。”通过具体的武器动作,展现了战场上的激烈与紧张,箭矢在清晨的阳光下飞舞,刀环在士兵的手中发出清脆的声响。最后,“将军一百战,都护五千兵。”总结了征人的英勇与牺牲,他们经历了无数次战斗,守护着国家的安宁。

“且决雄雌前利,谁道功名身后事。”强调了在生死存亡之际,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功名利禄显得微不足道。接下来,“丈夫意气本自然,来时辞第已闻天。”表达了男儿的豪情与决心,即使在离开家门时就已经听到了天命的召唤。

“但令此身与命在,不持烽火照甘泉。”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与对国家的忠诚,只要生命还在,就愿意为国家奉献一切,即使是在最艰苦的环境中,也不愿让烽火照亮皇家的宫殿。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战争中的壮丽与悲壮,以及征人们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坚韧与勇气。

收录诗词(9)

戴皓(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咏欲眠诗

拂枕薰红帕,回灯复解衣。

傍边知夜永,不唤定应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棹歌行

芙蓉始出水,绿荇叶初鲜。

且停白雪和,共奏激楚弦。

平生此遭遇,一日当千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秋闺有望诗

耿耿横天汉,飘飘出岫云。

月斜树倒影,风至水回文。

已泣机中妇,复悲堂上君。

罗襦晓长襞,翠被夜徒薰。

空汲银床井,谁缝金缕裙。

所思竟不至,持酒清夜分。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夜梦还家诗

归飞梦所忆,共子汲寒浆。

铜瓶素丝绠,绮井白银床。

雀出丰茸树,虫飞玳瑁梁。

离人不相见,争忍对春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