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写竹于慈节堂卷”为题,由明代诗人王绂所作。诗中通过描绘堂前翠竹的姿态与堂上老母的容颜,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坚韧与人生的沧桑融合在一起,表达了对母亲深沉的敬爱之情。
首句“堂前慈竹翠婆娑”,以“翠婆娑”生动地描绘了竹子在阳光下摇曳生姿的情景,既展现了竹子的生机勃勃,也暗喻了母亲如同竹子一般坚韧不拔的生命力。接下来,“堂上慈亲鬓已皤”一句,通过“鬓已皤”这一细节,形象地刻画出母亲岁月的痕迹,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母亲的衰老,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母亲年华逝去的感慨。
“历尽冰霜当雨露”一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人生比作经历风雨的旅程,母亲如同竹子一样,经历了生活的种种艰难困苦,却依然坚强地挺立着,象征着母亲的坚韧与毅力。最后,“诸缘应见锦绷多”一句,以“锦绷多”比喻母亲给予子女的关爱与付出,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无私奉献的感激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不仅赞美了竹子的坚韧之美,更借物咏人,深情地歌颂了母亲的伟大与无私,是一首充满温情与哲思的佳作。